影片中,地球人可以和依照自己的外貌制作的“阿凡達”連接起來,控制“阿凡達”的行動。“阿凡達”類似于將地球人克隆,生活在潘多拉的外星人。科幻電影中,克隆人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克隆人:科幻電影中的未來
1918年,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出版了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堪稱科幻之先河,小說中展示了復制人類的可能性。之后,科幻電影中反復使用的一個題材便是—克隆人。
科幻題材是好萊塢大導演永遠演繹不完的一個主題,科學進步和發展又為幻想提供了科學和理論基礎。有關克隆人的影片已有不少了。如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The 6th Day),片中描述了一個可怕的圖景:在10年后的未來,有人制造了很多“空白人”,把任何一個人的外表特征和記憶注入一個“空白人”體,空白人就會成為人類的完美的復制品。這一技術無疑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克隆人技術。
影片《天賜靈嬰》(Godsend,又譯《上帝恩賜》)有一段描寫克隆的過程,威爾斯醫生利用已死去的孩子的基因進行克隆,復制出新生命。而著名的影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新新人類利用機器人小男孩手中的一縷母親的頭發進行克隆,等等。
在這些電影中,故事角度和著眼點雖然都不在克隆這一技術本身,但從故事的結局來看,顯然認為克隆技術已不成為問題了。而在現實中,克隆人真的會實現嗎?
應該說,從技術角度上看,由于克隆羊的成功,克隆人的可行性向現實性邁進了一步。繼1997年克隆羊之后,先后又有克隆豬、克隆牛等等克隆動物的問世。1998年由胚胎核細胞的核轉移技術產生的克隆猴泰特拉(靈長類動物,與人接近)的誕生又一次向人們證實了克隆人的可能。
然而,由克隆動物到克隆人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克隆動物的成功率就已經相當低,克隆動物伴有種種危險,如早衰、發育異常、胚胎的功能失調,呼吸困難、循環問題、后代體積過大等后代綜合病癥,還有一些未知的異常表現。技術上的不成熟將直接威脅克隆人的生命。2003年的情人節之日,多利羊病逝了。臨死時,多利雖年僅六歲卻已老態龍鐘,被人們稱為“穿著新裝的老羊”。多利的早死讓人們不得不懷疑克隆技術能否成功應用于人類。
但是針對克隆所存在的各種問題,科學家探索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
科學家對提高胚胎質量進行實驗,發現人體身上并不是每一個細胞都可以用來克隆。在克隆之前,需要進行體細胞檢查。改變以往認為任何一個體細胞都可以進行克隆的說法。
科學家還對克隆方法進一步改進,他們采用化學激活卵細胞的方法代替電激活技術,這一方法有更多好處,使卵細胞不易遭受損害,容易與細胞核形成胚胎。
胚胎形成之后的發育條件和控制機制,以及適當的篩選方法等等也是近幾年科學家著重做的實驗。技術發展的初期,成功率不高是可以理解的,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因技術而造成的克隆低成功率是可以克服的。
到如今,克隆技術已在現實中應用起來,當然這種應用并沒有應用到人類自身。影片《第六日》中施瓦辛格所扮演的反克隆人士,在面對心愛的小狗患絕癥的死亡之際,不得不同意了將愛犬克隆。克隆愛犬已不再電影中的科幻了,2002年在美國就成立了一家公司“遺傳儲存公司”,主要業務就是為客戶提供復制寵物服務。(來源:《文景》 作者:許蘇葵)
考考你
1.放松身體,腦袋清空。
2.感到眩暈了嗎?
3.不然你期望能看到誰啊,你這白癡!
4.大家靜下來,熄燈啦!
Avatar《阿凡達》精講之一參考答案
1. I just say whatever to the video log?
2. Here she is, Cinderella back from the ball.
3. They're just pissing on us with out even a courtesy of calling it rain.
4. He has no business sticking his nose in my department.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電影回顧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編輯: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