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并非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今年遇到的唯一“誠信”挑戰。
3個月前,馬云“揮淚斬馬謖”,讓B2B的CEO衛哲和COO李旭暉兩名高管自己遞交辭呈,原因是調查發現,有2300個B2B賣家涉嫌欺詐,部分阿里巴巴銷售員明知有假卻仍然簽約。
今年4月,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又報道稱,阿里巴巴的另一個子公司淘寶網上知假售假、縱容商家違法銷售外貿仿造商品,消費者維權困難。對于央視的報道,馬云火很大:“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是在打假還是打淘寶,如果把淘寶關了,假貨就能消滅的話,那今天晚上我們就把淘寶關閉。”
其實,央視報道之前,淘寶才剛剛聯合了89個國際知名品牌一起打假。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幾乎在同時將淘寶列為售賣假貨的“惡名市場”。事實上,2010年,淘寶400人的打假團隊已經刪除了1400萬件的涉嫌造假商品。
2011年,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明顯流年不利,被人質疑,被人批評,陷入股東股權爭斗,作為近50年第一個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的中國企業家,馬云和阿里巴巴究竟怎么了?
第一部分 B2B的煩惱
16年前,馬云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創辦了中國黃頁,這是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因此,馬云早期的江湖名號是“中國互聯網教父”,而16年后,教父受到了江湖后輩們指責,認為他要埋葬“江湖”。
中國互聯網從來不缺少此類大戲,去年的“QQ大戰360”,讓騰訊背負了壟斷和扼殺創新的惡名;中國作家告百度一事,繼競價排名后又讓百度成了“過街老鼠”。而這一次則輪到了阿里巴巴,一個代表了中國互聯網特質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