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病運行的“亞洲最大”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侯雋︱鄭州報道
1975年8月,在一場由臺風引發的特大暴雨中,河南駐馬店等地區共計60多個水庫相繼發生垮壩潰決,導致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6天,影響運輸46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水庫垮壩慘劇,被稱為“七五事件”,又稱“板橋水庫事件”。
建成于1958年的駐馬店市宿鴨湖水庫,就是當年受災的水庫之一,至今已先后5次進行過除險加固。
宿鴨湖水庫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1978—2010年的32年間,駐馬店出現了15次旱澇災害。以宿鴨湖水庫為例,原本它是亞洲庫容面積最大、堤壩最長的人工平原水庫,1975年8月遭遇特大洪災以后,大量泥沙等雜物沖入水庫,造成水庫河床淤積壅高,現在水庫容量僅相當于設計標準的1/8,汛期攔蓄削峰能力大為弱化,已經起不到對淮河的錯峰調度作用,使淮河的防洪壓力大大增加,沿岸地區的糧食生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由于該水庫已經運行50多年,周期太長,造成各類設施帶病運行,存在一定風險。“宿鴨湖水壩的主體主要采用土石壩,在長期的綜合應力以及地下水作用下在某些地段發生了一定位移,加上一些地質風化等問題,導致壩體產生一些透水裂隙,容易發生滲漏。”駐馬店板橋水庫管理局的工程師張潛告訴記者。
因此,宿鴨湖水庫成為駐馬店病險水庫加固的重點工程,項目資金達2.963億元,駐馬店市政府對其實施輸泄水建筑物重建和改造,對大壩加固、壩堤防滲處理等工程,目標是使宿鴨湖水庫真正達到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標準。
記者在宿鴨湖水庫現場看到,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當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白蟻防治、10kV動力專線架設、溢洪道五孔泄洪閘墩澆筑等工程已經全部完成。
但水庫的很多設備都是幾十年前的,屬于“超齡服役的老兵”,很多先進設備缺錢購置,閘門及啟閉設備超期服役、閘墩碳化,同時寬帶基站、多媒體調度系統、無線用戶終端、遠距離無線用戶終端和數字程控電話交換設備還沒有購置,軟件設施沒有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