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上海周某搶劫案(判后幫教少年犯)
(一)主要案情
2002年10月9日下午,被告人周某與同案人鄧小勇(已被判刑)經預謀至上海市虹古路380弄10號403室被害人潘紅亮暫住處,用封箱膠帶捆綁被害人潘紅亮手腳,并持刀威脅,搶劫被害人潘紅亮人民幣650元、價值人民幣1,760元的波導牌S2000型移動電話一部以及銀行儲蓄卡一張,并威逼被害人提供儲蓄卡密碼,隨后持該儲蓄卡至銀行提取人民幣1,200元。隨后,周某離開上海,輾轉于廣東東莞等地,膽戰心驚地過了5年多的時間。期間,其同案犯被警方抓獲,并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2007年12月,周某在深圳幫教志愿者王金云創辦的“中華失足者熱線”上留言,傾訴心中的苦悶與壓抑。2008年3月21日,被告人周某最終鼓起勇氣在王多金云的陪伴下前往上海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二)裁判結果
法院認為,被告人周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采用暴力方法入戶搶劫公民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搶劫罪,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被告人周某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具有自首情節,確有悔改表現,依法減輕處罰。被告人周某自愿認罪,并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作了退賠,公訴機關的指控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辯護人關于對被告人周某判處緩刑的辯護意見,合法有據,予以采納;辯護人關于被告人周某的行為系一般搶劫犯罪,且系從犯的辯護意見,根據本案事實和情節,不予采納;被告人周某在共同犯罪中主觀惡性、作案情節相對較輕,量刑時予以充分考慮。為保護公民人身和財產權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一)項、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第五十三條、第六十四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之規定,判決被告人周某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
判決生效后,長寧法院少年庭在上海市幫教志愿者協會的配合支持下,將周某安置進入上海市某愛心企業邊工作邊接受社區矯正。在其初步適應社會后,同年9月,經上海市社區矯正部門同意,周某返回陜西漢陰縣家鄉繼續接受社區矯正。2008年10月,周某在家人、幫教組織的關心支持下,籌資10多萬元開辦了“車飾界汽車美容中心”,并成為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基地進行培育。2011年4月,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投資400余萬元、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三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經當地有關部門安排,周某所在公司被確定為新航之家安置幫教基地。迄今已接受20余名刑滿釋放人員進公司上班,接受有關部門幫教考察。周某還用自己的經歷勸說三名在逃人員投案自首。周某的上述表現獲得了社會廣泛好評,其在2012年被評為“漢陰縣十大杰出青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11月,中央電視臺《新聞紀實》欄目以“陽光下的感召”為題詳細報道了漢陰縣“新航之家”安置幫教基地的情況,引起全省、全國的關注。
(三)典型意義
對未成年人尤其是外來未成年人的判后幫教工作,是長期以來困擾少年法庭法官的一大難題。對未成年人的判后幫教,應當充分借助社會力量,形成幫教合力,實現助人自助。
本案中體現了判后幫教的無縫銜接。一是少年法庭與幫教志愿者協會的接力。少年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與上海市司法局幫教志愿者協會開展合作,在落實愛心企業后,大膽對外來未成年人適用非監禁刑,讓其邊工作邊進行社區矯正;二是上海市社區矯正與未成年人原籍社區矯正組織的接力,在上海和陜西兩地社區矯正組織的幫教接力下,周某能夠回到原籍自主創業,并將其打造成當地的幫教基地,接納失足人員來回報社會。
對周某幫教工作的成功,是深圳幫教志愿者組織、少年法庭、上海幫教志愿者協會、上海與當地社區矯正部門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也為少年審判中整合力量開展外來未成年人的幫教帶來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