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9日,中國政府宣布,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將開始放松。從那時起,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就一直是輿論關注的對象,同時也是中美兩國經濟峰會議程的內容之一。今年5月上旬,在華盛頓特區剛剛召開了一個此類峰會。然而,對于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和速度,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爭論不休。另一方面,有關專家指出,人民幣的另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對全球商業也至關重要:即人民幣正在緩慢地、但毫無疑問地成為全球性貨幣。
得益于過去幾個月穩定的政策轉變,越來越多的國內公司通過在境外使用人民幣,擴大了其集資和現金管理的選擇余地。有幾家國際銀行已經開始提供人民幣貿易結算服務,香港是中國貨幣戰略的試點地區,目前香港已經設立了一個對國際投資者開放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市場。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初,外國人在香港持有的人民幣存款總額已經從六個月以前的2800億人民幣上升至4514億人民幣(約合694億美元)。
嘗鮮人民幣債券
這些變化中獲得最多關注的是,有一小批西方跨國公司為其中國業務的融資,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境外債券。這一舉動始于去年八月,由麥當勞首開先河。截至去年年底,麥當勞在中國擁有近1300家餐館,是首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跨國公司,該債券被稱為“點心債券”。麥當勞發行的債券配售總額為2億人民幣,利率為3%,到期日為2013年9月。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外國金融機構獲準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
緊隨其后的是卡特彼勒集團,該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建筑和礦業設備跨國公司,在中國各地的工廠和研發中心擁有超過7700名員工。去年11月,該公司在香港發行了兩年期的、10億元人民幣債券。負責發行該債券的投行表示,此次發行獲得了超額認購;當時的報道還表示,卡特彼勒公司已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允許其將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幣資金轉至中國內地。卡特彼勒集團負責新興市場的總裁理查德·拉文(Richard Lavin)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這次的發行非常成功。在以前,如果我們的中國業務運營需要資金,則必須先帶入美元,再將美元兌換成人民幣。”
今年春天,英荷公司聯合利華也加入了這一行列,該公司發行了三年期的、3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成為首家來自歐洲的跨國公司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同時也是首家快速消費品公司作此嘗試。觀察人士認為,聯合利華在中國的制造業務旨在滿足中國及國際消費者的需求,規模龐大,這些特點可能會促使聯合利華成為首家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非金融企業。
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一月發布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為中國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外收購以及開展業務鋪平了道路。但是,無論是以人民幣或外幣結算,在境外投資仍然需要獲得政府批準。
貨幣與信心
沃頓商學院的有關專家表示,在許多情況下,目前企業對人民幣的使用仍然有限,并且處于試點階段。但是,這些新建立的貨幣進出國境的渠道是中國使人民幣成為繼美元和歐元之后的又一儲備貨幣,以減少全球對美元的依賴的宏偉計劃的重要一步。
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弗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表示:“這樣做益處良多,對中國、對全球金融體系都有利。如果我們最終有三種全球儲備貨幣,形成儲備和全球貿易的基礎,我們將獲益匪淺。這意味著所有人不需要僅僅依賴美元,這將引入競爭,使人們在必要時可以轉向歐元或人民幣。”
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提高人民幣在境外交易中的地位,此舉吸引了那些希望尋求儲備貨幣多樣化的國家。比如,韓國央行剛剛宣布,計劃將其部分外匯儲備投資于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雖然中國金融市場仍然基本上不對外國投資者開放,但韓國政府正在依據中國的合格外國機構投資者計劃的程序申請投資配額。中國迄今已授予約100個外國投資機構共約210億美元的配額,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的中央銀行和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
對中國而言,能讓美元更加方便地進出國境將意味著中國不必保持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艾倫補充說。截至今年5月上旬,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規模居全球第一,其中的大部分投資于美國債券。“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持有巨額美元資產對中國來說是痛苦的,因為每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中國都將蒙受損失。”
許多中國的批評者表示,雖然自去年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約5%;但這仍不足以扭轉全球貿易失衡,人民幣匯率過低使得中國的出口商品比其他地方生產的商品便宜很多。
艾倫指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發行人民幣債券可以對沖在中國投資和經商的風險。他表示:“在同一個國家平衡資產和負債永遠是更好的選擇。”
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同時也是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的有力證明。麥當勞的企業財務總監邁克·理查德(Mike Richard)表示,麥當勞計劃“繼續在中國投資開設新的餐館,以及提升現有餐館并推出更多便利措施。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重要的長期增長市場。”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阿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表示:“我認為,如果外國公司以某國的貨幣發行債券,這說明該國貨幣正在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如果企業不太信任一種貨幣,他們會傾向于以美元或歐元發行債券,然后用衍生金融工具對沖匯率風險。”他表示,其它跡象也能說明外界對中國貨幣的信心是否在增加,例如,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是否以人民幣還是其他貨幣來計算資本預算、項目分析或回報率。
跨出國門
中國公司的對外兼并收購和綠地投資也處于一個轉折點。亞洲協會是一家總部設在紐約市的非營利性機構,其最近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此類投資的總價值在2009至2010年增加了三倍,達到50億美元(僅占中國外國直接投資的0.1%)。該報告預測,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對外直接投資在未來十年將達到1萬億至2萬億美元。
沃頓管理學教授馬歇爾·邁爾(Marshall Meyer)表示,中國的對外投資有三個目的。首先是確保獲得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以驅動中國國內的產業發展。其次是新型、戰略性技術,特別是“綠色”技術。他表示:“在這兩種情況下,中國將進行投資,以獲得更多的市場力量。從戰略上說,中國不希望受制于人,希望自己掌控局面。”
邁爾表示:“第三個推動因素是考慮外匯儲備應如何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說,收購公司可能會比購買國庫券更好。”美國財政部關于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的投資已經開始多樣化。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元債券總額為1.6萬億美元,但由于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的占比已由2005年的74%下降至2010年的65%。
正如邁爾所說,“盡管中國的境外投資趨勢已經持續了五年多,我們今天看到的是更多的、更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中國政府知道,中國在未來必然面臨貿易逆差,屆時中國將希望擁有更加堅挺,以及可完全兌換的人民幣。”
中國的平衡技巧
中國在努力面對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各種利弊,以及嚴格管理人民幣的升值,同時,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依然在加快。觀察人士表示,中國政府的重點正在從刺激增長轉向遏制國內通脹壓力。與此同時,外交政策的考慮也在發揮作用,不僅是與美國的外交,而且還有一些國家,包括印度和巴西,對中國持續地、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價值表示擔憂。
雖然在過去的一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已升值約5%的幅度,并在四月底達到了象征性的閾值:6.50:1,但考慮到中國的通脹比美國高,人民幣對美元的實質升值幅度更大,約為10%。
西格諾集團(Signal Group)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和中國的經濟信息公司,其負責人克里斯托弗·馬克(Christopher Mark)曾經是美國政府的官員。他表示:“中國央行和溫家寶總理手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們知道,實現人民幣逐步升值有利于中國的宏觀經濟,有利于防止通貨膨脹效應、以及避免巨額外匯儲備失去控制。然而,還有一邊是商務部,它代表著國內廠商和低端組裝廠商的利益,它們的經營利潤率往往很低,人民幣的升值將對它們形成沖擊。”支持這些利益群體的是強大的地方政府以及省級政府,因為他們的官員擔心如果成本不斷上升,可能會引起當地失業率的上升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動蕩。
與此同時,中國的增長前景以及快速飆升的資產價格吸引了大量資金再次涌入。有些人認為,更嚴重的問題是,對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的預期,使得大量“熱錢”可能會涌入中國進行人民幣投機,成為不穩定因素。一些觀察人士表示,上個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了近2000億美元,可能就是有這些熱錢在推波助瀾。
馬克認為:“中國政府的重要官員都清楚地記得,在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投機性資本的流入對東南亞的經濟體帶來了怎樣的沖擊。因此,中國急切地希望貨幣市場參與者不要對人民幣做出單向押注。中國會設法讓他們相信,匯率會漲也會跌。”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道路還任重道遠。沃頓商學院的艾倫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放開了一點點。接下來它們可以看一看,如果讓普通人將少量的資金帶出[中國]會怎么樣。將有多大的需求?這樣做能釋放一些壓力,但更重要的是,這樣做為中國政府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本文由Wharton知識在線授權使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原文鏈接: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index.cfm?fa=article&articleid=2413&languageid=4
(來源:沃頓知識在線 編輯:崔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