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國服的幾點思考
服裝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展示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所以,一個國家的國服自然成為本國文明的象征之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十分珍視這積淀了本國思想文化、審美藝術、國家精神等表征的國家服裝。各國人民不僅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國服,在正式場合更受到重視,特別是在外交禮儀上,官員穿著國服更顯莊重。
縱觀世界各國,均保留著本國的國服:印度有沙麗、越南有奧黛、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東南亞及非洲各國也都有各自國家的國服。這些國家服裝以其濃郁的民族風韻或醒目的國家特點展示了國家的魅力。
中華服飾璀璨綺麗、博大精深。歷朝歷代的國服都在延續、保留著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各具特色、絢麗多彩:漢有漢服、唐有唐服、明有中裝、清有旗袍、民國有中山裝。
隨著改革開放,政治、文化、經濟不斷與世界接軌,確立國服已成為近些年國內各界人士所關注的問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在“兩會”上多次提案,迫切建議:中國應盡快確立代表國家厚重文化、民族特質和文明進程的國家服裝。
新中國成立后,中山裝雖然并未被明確定為國服,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第一、二代國家領導人帶頭穿中山裝,胡錦濤主席也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閱兵儀式上著中山裝檢閱部隊。上世紀80年代前期,大部分國家公務人員也將改良的中山裝作為制服,至今,我國許多政要、名人也在一些重要的國內外場合上習慣選擇以中山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