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引導式服務”讓流動人口享受“柔性管理”
近年來,隨著廣州市“南拓戰略”的實施,番禺區在城市化進程中快速發展,成為大量流動人口求職創業的旺地。總面積786.15平方公里的番禺區有戶籍人口99萬,暫住和就業的流動人員卻多達102萬。據番禺區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辦公室主任黎梓華介紹,目前番禺區一些“城中村”居住的主要是企業外來務工人員。
在流動人口數量龐大、人員結構復雜的番禺區,一種以政府為主導、調動多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引導式服務”模式正在逐步建立起來。不同于從前“人盯人”的“被動式管理”,這種新型的社會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服務管理效能,激發了社區活力。
只管收租的屋主變成了租客的“保姆”
石樓鎮石一村是外來務工人員寄居的大“部落”,登記在冊的流動人員有3214人,其中16歲~34歲的青壯年流動人員占44%,70%的流動人員為初中學歷,多數在附近工廠打工。沿街的便利店、飯館、車行、消防器材店等環繞在樓群四周,裝點出熱鬧的生活氣息;樓群中間的空地擺放著幾張臺球桌,吸引了不少外來工前來消遣。
大王公街三巷一號一樓,是來自四川閬中的外來工彭永明的“家”。樓房外墻上掛著寫有“番租014477”的紅色牌號,樓道內一處顯眼位置掛著出租屋屋主的“物業管理培訓結業證”。
黎梓華告訴記者,番禺區所有的出租屋都被編上了牌號,以往只管收租的屋主變成了租客的“管家”和“保姆”。“就像出租車的‘車牌’和‘駕照’,只有具備這‘一牌一證’的出租屋,才有出租資格。”黎梓華說。
而在番禺區開展綜合整治出租屋之前,當地遠非這番景象。由于流動人員眾多、結構復雜,而政府部門又沒有專業隊伍進行管理和提供規范化服務,致使出租屋市場呈現一片亂象:流動人員底數難以摸清,一些房屋不符合安全標準、產權不明確,甚至還有不少不法分子藏匿在出租屋里開設黑網吧、制假“小作坊”,盜竊、非法傳銷等治安問題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