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一樣的感覺
社區化管理給這些村子帶來的變化是明顯的,最大的變化在人心。在壽寶莊村,東北來京人員嚴靜告訴記者:“原來村里特別亂,除了睡覺根本不想回來,現在真有點家的感覺了?!?/p>
“不管是常住人口還是流動人口,歸屬感都增強了?!崩钗浣f,很多南方來的務工人員,不了解煤火的使用常識,村里人經常提醒提醒,拉近了彼此的距離?,F在大生莊村的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關系融洽,誰家有個婚喪嫁娶的大事,不管外地的還是本地的,都伸手相助。
由歸屬感帶來的“自覺”意識體現在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進村租房子,總會有人熱情地幫忙介紹房源,房主也會主動提醒房客,必須到綜治中心簽署管理協議;經商的村民每天收攤后,都會自覺打掃門前衛生,以往垃圾遍地的情形再也見不到了。
李武江告訴記者:“原來需要10多名管理人員,現在四五個人就夠了,通過與績效獎金掛鉤、建立人人隨時監督等機制,管理人員的自覺性也大大提高,能夠主動地提供服務?!?/p>
由于村莊環境美化、治安情況好轉,越來越多較高層次的務工者愿意到村子生活。而村莊在加強和完善社區化管理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把眼光投向村外。李武江說,我們將逐步引入相對高端的產業,改變原來低效、粗放的產業結構,使之與村莊的社區化管理相互促進,提高務工人員的收入。
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不少外來務工者告訴記者,手里有錢了,生活環境好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安瑛說,社區化管理模式是城鄉接合部和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從傳統的粗放型、排斥型向集約型、融合型的轉變。社區化的管理和服務控制了發案數量,維護了環境秩序,并逐步形成流動人口長住化態勢,無疑可以實現管理成本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
據首都綜治委2011年3月公布的數字,北京已有13個區縣的444個村莊實現了村莊社區化管理,完成了計劃的66.7%;2010年全年,北京城鄉接合部地區刑事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9.1%,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上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