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中國領導層將把大膽、果斷的改革推進到何種程度?中國共產黨將勾勒出何種藍圖為改革開放注入新動力?
本次三中全會為中國未來十年甚至更遠的改革定下基調。其公報指出,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等。此次三中全會的公報彰顯出中央不遺余力的改革決心。中央已經展現出大力反腐和執政黨轉變執政理念的決心。同時,我黨也在為中國經濟“列車”保駕護航方面展現出自信。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這將進一步充實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
明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的時間表,是催人奮進的。雖然困難重重,但改革勢在必行。此外,建立健全配套的落實保障制度和機制也同樣令人鼓舞。高級別的委員會設立更是彰顯著中央改革的決心。
看似微小的舉措,以及措辭的變化都可能會導致革命性的變化。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市場因素將在中國的資源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從而為“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一旦這些文字性闡述變成實際政策,本次會議上提出的許多新概念可能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能夠使全國以及世界人民受益。
今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第三十五個年頭,此次三中全會的公報體現了我國新的領導班子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中國共產黨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不動搖,中國正邁著穩健強勁的步伐前進。
中國日報獨家專訪 深入解析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
經濟體制改革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在對外開放方面,全會加快并深化經濟改革的步伐,意味著下階段經濟將全面與國際接軌。【詳細】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13日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指出,公報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主要是為了消除以下幾個體制障礙【詳細】
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執行理事長,原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遠枝11月13日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是指出,黨和國家一貫關心非公經濟的發展,三公全會公報中再次強調了非公經濟的地位,是兩個毫不動搖理論的“升級版”。【詳細】
政治體制改革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院研究員莫紀宏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是指出,三中全會公報給出了有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應當與時俱進的表述,這個表述目前還沒有與之配套的官方解讀。我個人認為,協商民主和基層民主可能是“與時俱進”的兩個發展方向。【詳細】
司法體制改革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應松年11月13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依法、獨立、公正”三者中核心是公正,依法和獨立是實現公正的必要條件。【詳細】
行政體制改革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11月13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當中的亮點。【詳細】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公報提出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這與十七大關于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互相制約的表述一脈相承。未來無論在黨內還是黨外,對于權力的監督將會進一步加強。【詳細】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針對上述表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11月13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我國從2003年就開始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其總思路就是讓文化產業中能進市場的部分進市場,而政府則要更加注重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詳細】
創新社會治理體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所長王名13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他關注到了這次公報一直用的是“社會治理”而非之前普遍提及的“社會管理”。【詳細】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常凱13日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目前中國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很多不合理和無序的地方。【詳細】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談到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時指出,全會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三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整體安排,明確緊緊圍繞建設魅力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詳細】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中國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研究員丁皓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指出,全會提到的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打破條塊限制,實現不同兵種深度融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