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神十”落地,內蒙古四子王旗空氣透亮,三位航天員笑顏如花。而從落地點往南300余公里,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這一天空氣質量卻很差(重度污染)。
從某種意義上講,之于當下中國,治理空氣,其難度不亞于“神十”升空,甚至更難;而其緊迫性和受關注程度,也絲毫不弱。
“咳嗽著的全面小康”
正是高招報考季節,一位同事說,僅其女兒所在班級,就有10人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神十”影響力可見一斑;與此同時,有朋友向親友的孩子推介:報考醫學院的環境衛生專業,將來定會吃香。
他的理由是——
專家研究發現,灰霾與肺癌有著“七年之癢”,即出現灰霾嚴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會出現肺癌高發期。今年初,全國霧霾天氣偏多,北京1月和2月出現“霧霾月”,2月28日更是白晝如昏。不佳的狀況如持續一年,則意味著7年后,中國可能會有大量居民肺部出現問題。醫學專業本碩博連讀最短需要8年,屆時他們將大有用武之地。
而7年后的2020年,正是十八大報告中預期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年份。顯然,沒人期望這一年是“咳嗽著的全面小康”,“一邊有錢,一邊生病”。十八大報告中,“收入翻番”、“美麗中國”、“全面小康”值得期盼,但如果缺少藍天,它們的意義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