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海淀分局的執法人員在對一名涉案人員(右一)做筆錄。 海淀藥監供圖
以廉價中草藥冒充麝香、穿山甲、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一小盒假藥生產成本僅20元,轉手卻以每盒298元的高價對外銷售。日前,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和藥監部門連續破獲兩起特大制售抗癌假藥案,總案值3000多萬元。
據濟南警方調查,這是地下造假一條龍:注冊空殼公司,冒用正規生產批號;網上發帖,大肆虛假宣傳;廣泛布建銷售下線。
“現有假藥制售團伙的宣傳多采用電視媒體與平面媒體相結合的方式,直接在各地電視節目中播出廣告,編造藥名,虛構療效,欺騙消費者。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網購的興起,近年來利用網絡銷售假藥的案件明顯增多。”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西城區檢察院”)日前發布的制售假藥類案件的調研報告這樣分析道。
這份報告舉例說,在徐某銷售假藥案中,犯罪嫌疑人注冊成立恒隆順、康眾聯華、利智拓達等多家公司,從他人處購進未經國家批準認證的假藥,以“芪龍通絡膠囊”的名義在新疆衛視、貴州衛視等電視臺播放廣告,并找人冒充專家,虛構療效,大肆公開銷售。
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統一指揮29省(區、市)警方發起一場打擊假藥的“戰役”。警方發現,假藥遍及全國,涉及幾乎所有藥品種類,流入藥店甚至個別地方的醫院診所;制假者在制假的各個環節,都有正規企業提供服務。
這是一場事關公眾用藥安全的“健康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