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凌翱翔藍天的照片
【鏡頭一】
“試飛員就是給新飛機‘體檢’的飛行員。”中國空軍僅有的3名國際試飛員之一、空軍某試飛部隊部隊長張景亭大校說。而副部隊長鄧友明的話更形象:“試飛員就是故意給新飛機‘找事’的人,找的就是飛機的安全邊界。”
試飛員與飛行員,一字之差,工作卻有巨大的差別。
飛行員駕駛設計成熟的飛機,而試飛員駕駛的是尚未定型、需要對各種極限條件下的飛行數據進行全面考核的飛機,其危險性不言而喻。“試飛目的在于肯定成功的設計,發現存在的問題。”原中國試飛院副院長張克榮說。
我國近年研制的所有軍用飛機都必須通過試飛員的定型試飛才能投產,而這些飛機在出廠前還要再次接受試飛員的試飛檢驗。例如大名鼎鼎的殲10、殲11、梟龍、飛豹等戰機以及空警2000預警機等軍機。即使是民用飛機新舟60和ARJ21—700等機型也都是由試飛部隊完成的最終定型試飛。
此外,相比作戰部隊一位飛行員在飛行生涯中只飛幾種機型的情況,試飛員往往能飛十多種機型,張景亭、雷強等一批頂尖試飛員甚至能跨機種駕駛目前在役的殲擊機、運輸機。
“別看飛機是個鐵疙瘩,做起動作就像大姑娘繡花,馬虎不得。”張景亭笑道,這份細致讓他創造了20年試飛生涯中每次飛行都帶回有效數據的奇跡。
“試飛員既是在探索新機性能,也在參與新機設計,所以試飛員只是不怕死是不夠的,還必須頭腦冷靜、業務過硬。”空軍某試飛部隊副部隊長梁萬俊認真地說,“這其實也是試飛的樂趣所在,總在嘗試新事物,由不得你不仔細、不認真。”
很多試飛員都會根據自己的飛行體驗對飛機的設計和制造提出具體建議,某種程度上試飛員也在扮演著工程師的角色。“我們的意見關系著未來駕駛這些飛機的飛行員的安全,甚至是戰爭的勝利,所以必須慎之又慎,指出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隱患,確保萬無一失。”空軍某試飛部隊部隊長王文江說。
ARJ21—700是我國首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用客機。鄧友明領銜的試飛團隊為了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CCAR25部認證,北上海拉爾,南下三亞,檢驗各種極端氣象條件下的飛機性能,僅用44天就完成了國外同行3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