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緊張的生產周期中,沈飛整個軍機車間生產全部停工,用20多天對150多箱、1萬多項工裝徹底普查,徹底排除了隱患。
正是以這種精益求精、敢于擔當的精神,把首批艦載機做成了精品,其中有的還創造了月飛行架次的科研紀錄,甚至超過了裝備部隊的飛行紀錄。
航空發動機,號稱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直到2002年,經過不懈奮斗,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發動機才通過國家定型鑒定。但要配裝飛機,卻還存在很多困難。先是飛機自身需要進行改裝,其次是相關設計制造需要大量經費,最重要的是使用首臺國產發動機存在一定風險。
關鍵時刻,羅陽頂住各方壓力,堅決支持飛機配裝國產發動機,“我們必須支持國產航空發動機。越是困難,越要將自己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搞上去。只有發動機搞上去,中國航空工業才能真正強大”。最終,歷經重重困難和考驗,在羅陽的全力推動下,國產發動機“昆侖”、“太行”先后配裝戰鷹翱翔在祖國的藍天,結束了我國不能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的歷史。
“國產發動機技術在不斷成熟過程中,還有一段可靠性不斷提升的過程。飛機配裝國產發動機承擔一定風險,弄不好會拖飛機的后腿。”中航工業發動機總經理龐為感慨地說,“如果不是站在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高度,沒有自主創新的謀略和膽識,很難做出這樣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