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南京召開的首屆全國農民工社會工作服務創新研討會上,唯一兒童代表、南京市24中初一學生高文靜發言時,眼含熱淚呼吁城鄉兒童權益平等:“城里孩子有優越感,對外來工子女有些瞧不起。他們總愛扎堆玩,偶爾和我們說話,也是炫耀衣服是什么名牌,文具多么貴,彼此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span>
來自山東棗莊農村的徐州市閻沃小學六年級學生閆華告訴記者,她爸爸經常叮囑自己,除了學習,其它吃穿玩都不要和城里學生比。這讓她從心理上對城里學生有了距離感。
跟著打工父母進城的孩子,即使在城里讀書,日常的生活也和城里孩子大不相同:父母在菜場賣菜,他們就趴在菜攤上寫作業,忙時還要搭把手。晚上七八點鐘父母收工,他們才能回到出租屋,吃晚飯經常要到九點多。
心理學專家指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八麄円恢荒_已邁進城市,但從心理上,還遠遠沒有融入城市?!?/span>
徐州團市委權益部部長譚超英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已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的子女理應享受同城待遇。
真正成為市民,比孩子進城讀書更加艱難。南師大社會學系教授吳業苗分析,農民工子女與城市之間的鴻溝,不是單純教育層面所能解決的,社會保障、文化認同等都有待完善和提升,教育公平是基礎。“現實中,最大的障礙是經濟問題。一些農民工最終選擇回鄉,主要是因為在城里買不起房子,安不了家。”
大量農民工雖然舉家遷入城市多年,但在城市里卻依然沒有“根”:一無戶口,二無房子。剛把孩子送入徐州開發區實驗小學的沭陽農民工張波告訴記者,他雖然在徐州打工十年,但月收入3000元左右,買房子毫無希望,戶口也進不來。
據統計,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兒童有1/5處于流動和被流動狀態。城鎮化程度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涉及1000萬人口流動,其中1/6是適齡兒童,這對政府的資源分配和學校的教育教學布局等都帶來了挑戰。值得期待的是,依照國務院辦公廳最新文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方案將于年底前出臺。教育政策破冰,為“小候鳥”融入城市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