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元藝術品頻頻出現,各地收藏家紛紛用“看不懂”、“沒法玩”來形容這個火爆的市場。人們紛紛猜測:是什么讓藝術品越來越貴,越來越讓人“買不起”,又是誰在控制著藝術市場的定價權——
黃庭堅 砥柱銘 RMB436,800,000 北京保利
拍賣會上,來了“新面孔”
2010年6月3日,北京保利5周年春拍夜場,黃庭堅的《砥柱銘》以8000萬元起拍,經過68輪的競價后,以4.368億元成交,創中國藝術品成交新世界紀錄。此外,北京保利拍出的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清代錢維城手卷代表作《雁蕩圖》以1.2992億元成交,中國嘉德拍出的張大千絹畫《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短短兩年內,中國藝術品市場就完成了由低迷向復蘇再狂飆突進的過程,中國藝術品市場迅速挺進“億元時代”。人們議論:藝術品為何突然變得這么貴?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這一方面說明藝術品的定價權正回到中國,但另一方面,“今后誰的畫值錢恐怕要由資本說了算”。據了解,在2010年“春拍”和“秋拍”的拍場上,許多著名企業的董事長、總裁都到現場參“戰”,所有拍品幾乎被他們席卷一空。同時,民營企業家逐漸成為收藏主力,尤以江蘇、浙江、北京以及東北的企業家為盛,他們是高價位藝術品的主要買主。
對此,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還清晰地記得:“過去活躍在拍賣會上的多是有家學傳承、知識積累的收藏家,近兩年的拍賣市場,收藏家、行家不再一統天下,多了很多生面孔。投資者多了,投機者更多了。”
在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的描繪中,“這群藏家,年紀在40—50歲左右,分散于各行各業,但以生意人居多,主要從事金融、房地產、礦產、能源等行業,其中有不少是上市公司老板。他們在拍賣場上氣吞山河,出手豪爽,在拍賣會上最青睞其中的精品、極品,而且一口價成交額最大”。
一位業內人士說:“2010年,這些新買家占買家總數量的30%左右,他們中還有一些財富‘新貴’,受過海外教育,從事金融、地產、高科技行業。”
對于這一波行情,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是一向行動迅速的浙商資金和財大氣粗的山西煤老板所助推。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諸如山西煤老板、溫州炒房團已開始大舉進入藝術品投資領域。業內人士介紹說,浙江排名在前的民營企業大多有巨額收藏,數量質量甚至超過了博物館館藏。目前,仍有大批浙商云游在海外搜寶,一旦有合適目標,很快就會大手筆掃貨。近兩年來,國內幾大拍賣公司還在全國僅有的三四場巡展目的地中,加上了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