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融資難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某國有大行行長說,該行中小企業貸款占比達到50%。這一說法受到了一些代表的質疑:“現實是,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關鍵是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界限不明晰,“他們用中小企業的概念,掩蓋了小型企業、微型企業根本貸不到款的事實”。
據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的數據,2011年以來,溫州70%的中、小民營企業缺錢,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中央財政一直在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2010年共安排了123億元扶持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但全國中小企業有1023萬戶,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信息產業廳廳長高鷹忠對媒體說,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還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
保育鈞說,多層次的融資渠道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方式。應大力發展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地方小型金融機構,比如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
“其實,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他介紹說,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盡管政策措施不盡相同,但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設立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專門金融機構。“小企業呼喚小銀行”,這是來自業界的一種聲音。
此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還應該加大直接融資比例,不能過于依賴銀行貸款。
在2011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就表示,現在銀行融資占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90%以上,因此,還要培養直接融資市場,包括創業板、中小板,多渠道拓寬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保育鈞也認為,應該加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例,推進中小企業集合債的發行。
中小企業集合債在2007年即已試點開展,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針對中小企業盈利能力不強、資信評級較低的特點,利用集合授信、打包發行等方式,推進中小企業發行集合票據。
但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發行規模顯然不夠。據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數據,截至2011年2月底,近3年時間,僅有135家中小企業發行了44只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產品,募集資金83.01億元。
保育鈞還表示,應該推進中小企業的兼并重組,做大規模,增強融資的實力。(記者 王小波 熊鋒 翁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