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蔣先生的孩子出現了咳嗽發熱的癥狀,為了避免麻煩他只是在網上搜索“小孩發熱、咳嗽”等關鍵詞,按照搜索結果買了點感冒藥。兩天后,孩子的癥狀沒有緩解,他又咨詢了一位“網上醫生”,改吃了兩天抗生素,沒想到孩子病情加重。蔣先生這才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孩子被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記者采訪了解到,網民依賴于“網絡問診”的原因主要有圖方便、護隱私、求偏方三種。新華社記者 馮印澄 作
近日,長沙蔣先生的孩子出現了咳嗽發熱的癥狀,為了避免麻煩他只是在網上搜索“小孩發熱、咳嗽”等關鍵詞,按照搜索結果買了點感冒藥。兩天后,孩子的癥狀沒有緩解,他又咨詢了一位“網上醫生”,改吃了兩天抗生素,沒想到孩子病情加重。蔣先生這才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孩子被診斷為肺炎,需要住院治療。
和蔣先生一樣,不少“圖方便”的市民身體出現不適后,第一時間上網求醫問藥,然后按照“網上醫生”的推薦,自己購藥服用;還有一些“久病成醫”的網民“熱心”發帖,供“病友”參考自己的“真知灼見”。
在網上搜索“頭痛怎么辦?”“小孩發熱吃什么藥?”“老年人中風”“高血壓怎么治療”等關鍵詞,立即彈出數千條“權威專家為你解答”等信息,隨便點開一家網站,就會有掛著“權威專家”旗號的在線醫生接受咨詢,為網民“解答”病情。
記者采訪了解到,網民依賴于“網絡問診”的原因主要有圖方便、護隱私、求偏方三種。
一是為了“圖方便”。到正規醫院看病,掛號、候診、繳費、檢查都要排隊,好不容易進了診室,往往三言兩語就被醫生打發了。而網上看病省時免費,沒有時間、地域上的限制,更加方便。
二是患者希望保護隱私。一些患有生殖系統疾病、皮膚病、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羞于去醫院掛號問診,而在網絡上,誰也不認識誰,有啥難言之隱都能放心說出來。
三是寄希望于偏方、驗方,希望治好難以治愈的疑難雜癥。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開設“網上診療”服務的大多是私立醫院,為網友提供咨詢服務的醫生資歷也無從驗證。這些偽專家“掛羊頭賣狗肉”,打著“診療”的幌子,誘導患者到指定的醫院看病、買藥,實際上是變相的醫托、藥托。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天倫說,網絡問診確實給一些患者帶來了方便,并能普及醫療衛生常識。但病人并非專業醫生,“隔空問診”對自身病情和體征的描述難免與實際有偏差,容易因為誤診耽誤治療,從而造成嚴重后果。還有一些偽專家打著“養生教父、教母”的旗號,在網上誤導群眾,一些出現問題,病人維權難度也很大。
專家建議,應加強對民眾的健康宣傳,促進健康教育,引導民眾謹慎對待“網絡問診”。如需在網上購藥,應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的網站購買;同時,規范醫院“網絡問診”行為,對“偽專家”進行打假;對于涉嫌宣傳、銷售虛假藥品的網站,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應聯合公安部門進行及時查處。(記者 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