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光明乳業“酸敗門”有抱怨沒擔當
有網民表示,解鈴還須系鈴人,企業應有所擔當,切實從自身找問題。網民“王丁棉”表示,產品出現問題,企業是第一責任人,政府監管部門不可能面面俱到。以此次“光明事件”為例,質監局檢驗生產環節,注重牛奶是否含添加劑,工商局檢驗流動環節,而配送移庫過程正好處于三不管地帶。
署名“星矢董”的微博表示,乳品行業要想走出信任危機,首要前提是必須恢復消費者信心。而要提高消費者信心,企業首先要加強內部建設,控制奶源、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經營管理。同時,要提高社會責任感。
新民網:光明牛奶對待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光明正大
從這次“鮮奶酸敗”事件曝光后光明的種種反應和表現來看,其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欲遮還羞”的消極心態。盡管現在的企業都知道出了事后要想瞞住真相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有時潛意識中仍然會做出一些慣性的、遮遮掩掩而意圖大事化小的舉動。比如發布說明的時間“穿越”、原因解釋自相矛盾、沒有向質監主動報告情況。
如果企業能積極公布事情的真相,積極做好事后處理工作,雖然短期盈利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消費者會認為這個企業本質是好的,才會持續給予信任。如何對待食品安全問題,其實也體現的是一個企業的品質,只有做到“光明正大”,才能長久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但如果繼續對食品安全持“隱瞞”態度,一個企業的信任度總有被耗光的一天。
中國經濟時報:凸顯企業監管漏洞
郭本恒的自夸和抱怨,道出了許多乳業老總的心聲,也讓民眾從側面看到了政府加強乳制品監管的力度。從震驚世界的“三聚氰胺”事件,到“牛尿門”、“汞超標門”、“菌落總數超標”,再到最近曝出的“生產日期篡改門”,中國乳業層出不窮的安全生產事件,已經讓很多消費者心灰意冷。從這一點來看,當前的乳業確實離不開“抽死人”的嚴格監管。
業內人士認為,抽檢頻繁與事故頻發同時存在,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內乳品企業確實存在管理不成熟、質量不過硬的“硬傷”,頻繁抽檢符合國內乳品企業的實際狀況;二是不排除有些質量監測工作還是流于形式。
姑蘇晚報:我們要的不是解釋,而是心安
網友“綠野苮鯮”:新鮮牛奶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容易保存的,天熱特別會壞,牛奶公司說是車的溫度不夠,也可以理解。但是,這個溫度是人控制的啊,能找到臨時工不?老百姓啥時候能讓自己入口的東西放心?
網友“陳大”:我覺得出現問題之后,不是找原因,而是應該解決問題。我們要的不是各種官方解釋,而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