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5個季度放緩,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8.1%,預計全年增速在8%左右。不同于以往的經濟下行主要是受經濟周期性調整和短期需求收縮的影響,這一輪經濟增速放緩已隱含著結構性因素和潛在增長率變化的作用。總需求增速的快速下滑需要逆周期的政策放松來應對,而潛在增長率的放緩則需要通過加快結構調整、深化制度改革來提高生產效率。
當前形勢下,應對短期需求收縮的逆周期調整,沒有再像2008年那樣出臺大力度的刺激政策,而是根據形勢變化加大預調微調力度,防止經濟增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慣性下滑,從而使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為推進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創造條件。投資項目審批明顯向節能環保和戰略新興產業傾斜,對傳統產業的投資也以優化結構、減量置換為前提。與此同時,實施旨在鼓勵企業和居民投資及消費意愿的結構性減稅,放寬對鐵路、市政、能源、電信、醫療等領域市場準入,民間資本投資將更加活躍,利率市場化、資本市場改革等結構改革政策也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從短期看,中國經濟依然具有彈性和較大回旋空間。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資金主要來自國內,國內儲蓄率較高,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外資撤離。中國銀行資產壞賬率較低,流動性較強,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20%,有能力抵御貸款展期并適當時候對不良貸款進行減記。近年來,中國快速增長的財政收入為政府提供了在外部環境變化時進行經濟刺激的空間。
走向未來,中國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仍有許多有利條件。第一,國內消費市場加速擴展。經濟快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市場加快成長,巨大的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第二,人力資本提升空間較大。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家庭規模縮小和收入增長,使人均人力資本投入明顯提高。第三,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產業技術進步取得進展,在高速計算機、航空航天等領域明顯提升。第四,城市化加速發展。2011年城市化率達到51.3%,按照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測算,每年新增城市人口將達到1400萬人,將創造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第五,區域回旋空間較大。沿海地區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向內地轉移,低成本比較優勢在更長時期內得以延續,從而使經濟高速增長周期拉長。
同時,也需看到,經過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內在條件有的正在發生變化,有的將要發生變化,經濟增速難以長期保持在過去30多年10%的平均增速,增速回落可能難以避免,但這將是一個漸進緩慢的過程,不會出現經濟急劇減速或增長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