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 本報記者 袁定波
為保證人民檢察院正確貫徹執行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了修改后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是指導檢察機關貫徹執行新刑訴法、全面正確履行刑事訴訟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司法解釋文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要負責人今天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修改后的規則對于保證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嚴格依法辦案,正確履行職責,確保案件質量,實現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不得在專門的辦案場所監視居住
修改后的規則按照新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對懲治犯罪的手段和措施作了進一步規范和細化。該負責人指出,新刑訴法規定,對于涉嫌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監視居住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這是在偵查環節應對職務犯罪特殊性的有效措施。對這一措施既要善于使用,又要慎重使用。”
修改后的規則規定,指定的居所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具備正常的生活、休息條件;要便于監視、管理;能夠保證辦案安全。同時,采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不得在看守所、拘留所、監獄等羈押、監管場所以及留置室、訊問室等專門的辦案場所或者檢察機關的辦公區域執行。
此外,新刑訴法增加了關于技術偵查措施的規定,相應的,修改后的規則在偵查一章中設專節對技術偵查措施作了專門規定,對技術偵查措施的使用作了嚴格的規范和約束,規定適用范圍僅限于涉案數額在10萬元以上、采取其他方法難以收集證據的重大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或者用于追捕被通緝或者批準、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的環節必須是在立案以后;必須經過嚴格的批準手續;檢察機關要交有關機關執行。采取技術偵查措施獲取的證據、線索及其他有關材料,只能用于對犯罪的偵查、起訴和審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明確沒收違法所得適用范圍程序
為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新刑訴法建立了違法所得沒收機制,對于不讓潛逃的犯罪分子在經濟上占到便宜,及時處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案件的涉案財產具有重要意義。
修改后的規則對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設專節加以規定。在適用范圍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的,僅限于貪污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依法適用沒收程序。
在適用程序上,規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接到公安機關移送的沒收違法所得意見書后30日以內作出是否提出沒收違法所得申請的決定。30日以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檢察長批準,可以延長15日。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的案件,認為可能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偵查部門應當啟動違法所得沒收程序進行調查。人民法院對沒收違法所得的申請進行審理,人民檢察院應當承擔舉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