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選擇:旗幟與道路——黨的十六大以來經驗與啟示述評之六
偉大旗幟是共同理想的火炬,引領社會發展進步;
道路開啟征程。正確道路是昭示未來的坐標,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這面旗幟上,思想的光輝照亮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歷經90多年奮斗創造,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
這條道路上,前行的腳步鏗鏘有力。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輝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前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大步奔向民族復興的美好明天。
“中國奇跡”揭示“中國道理”
1921年7月,13名代表歷盡千難萬險聚集到上海,秘密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代表著50多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91年后,已成為世界第一大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將在北京召開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200多名代表出席。他們,代表著8000多萬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美國福布斯網站說,對于這個世界來說,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正在變得比美國總統選舉更加重要,“引起全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中國共產黨的奇跡不僅是自身發展壯大,更重要的是她領導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面對的是一個積貧積弱的爛攤子。一位美國學者預言,“中共的勝利將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然而,今天的中國已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年平均貢獻率超過20%。
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汗深有感觸地說:“即便是呼和浩特、東營這樣的中小城市,也噴薄著一種能量,那里的人們期望著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城市。這種能量,在我看來,是當代中國的最大財富,它涌動在中國的都市、縣城和村莊,涌動在每一個人身上,無論老少。”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感嘆,中國在創造一個嶄新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它的新型經濟模式已經把中國提升到了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而其政治模式也許可以證明資本主義所謂的“歷史的終結”,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道路的一個階段而已。
奇跡之中,蘊含著什么樣的力量?
奇跡背后,揭示出怎樣一種道理?
歷史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
中國的發展道路并不平坦,也曾經歷曲折坎坷,最終在十年浩劫中走進了“死胡同”。
痛定思痛。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面對重大歷史課題,中國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指出,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9月的廣東,暑熱初消。位于順德的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一盆盆鮮花簇擁著鄧小平銅像。20年前的春天,“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由這里傳遍華夏大地。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加深著對發展問題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執行的是市場經濟原則,這一點非常令人欽佩,這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共產黨不曾嘗試過的,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驗。”智利激進黨副總秘書長佩德羅·內拉這樣評價。
增長是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數量的增長,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就談不上發展。但增長并不簡單地等同于發展。
“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探索促進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的精辟論斷,指明了中國發展新的航程。
理論是實踐的總結,思想是行動的指南。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
科學的思想在照亮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生活的物質世界。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海信科龍的創始人用錘子“敲”出第一臺電冰箱,到在高速擴張中經歷挫折,轉而調整發展思路,再到如今成長為中國大型白色家電制造企業之一,這家企業與整個國家一樣,伴著“發展”的鼓點前行。
公司總裁任立人說,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正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中國道理”指導著企業的成長、轉型和發展壯大。
十年發展,成就輝煌。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嚴峻。
科學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