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學校規定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后才能進行畢業答辯。
一位畢業生無奈地坐在招聘會現場。
因高校就業率與招生人數直接掛鉤 調查發現高校為刷高就業率出招五花八門
編者按:曾幾何時,確保學生早日簽下就業協議,成了眾多高校關注的頭等大事。2013年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年”。全國699萬名應屆畢業生要找“飯碗”,比去年多出19萬人,但就業崗位卻進一步縮水。“最難就業年”到底有多難?本報記者兵分多路走訪了高校、學生、企業、專家各方,描繪“最難就業年”的各個側面。從今日起本版將刊發“關注最難就業年”系列報道,開篇關注就業率“注水”現象。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學校為了“刷高”就業率,要求學生“假就業”的現象也再度出現。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先簽就業協議,否則不能拿到畢業證。一些學生為了應付學校,和用人單位簽訂假就業協議,甚至出現一家小超市一次性“簽約”20名大學生的現象。
專家指出,就業率“注水”危害極大,“虛假繁榮”會誤導社會對某些專業的需求,影響國家就業政策的制定和高校的專業設置,導致就業更難。大學生就業率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統計,而不應由學校統計。
5月30日,教育部再次重申,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必須遵照“四不準”原則:即“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和“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但經過對全國多所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后,記者發現,高校畢業生“被就業”的情況仍非常普遍。
狠招
不簽就業協議不發畢業證
湖北某高職院校大四學生小吳最近正為自己的就業協議蓋章而煩惱。他說,學校要求就業協議一定要蓋章,否則不發畢業證。“家里面有關系的,就去找個單位蓋一個,沒有關系的,自己打印一個,甚至‘PS’一個。學校不看你是真是假,反正有一個紅色的章在上面就可以了。”
小吳所在的經濟管理學院團委副書記陳老師稱,學校會通過院系給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施壓,老師則會給學生畢業設置各種“障礙”,督促其盡快和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學校從來不給學院下達就業指標,但要求每月上報各專業的就業率,并進行排名,排名靠后的專業負責人會被校領導“約談”。
陳老師還表示,學校之所以催促學生盡快簽訂就業協議,因為有些學生明明已經拿著幾個OFFER,卻還在猶豫觀望,讓學校無法掌握學生就業的真實情況,也浪費了一些就業機會。雖然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學校將就業與畢業掛鉤,但就業率給學校招生和聲譽帶來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其實,像他們學校這樣“不就業不允許畢業”的做法,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為高校的就業與招生已被緊密掛鉤。
2003年,教育部出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調低增幅”。
2005年,教育部更是規定,高校的招生計劃要與畢業生就業狀況適度硬性掛鉤。對連續2年就業率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