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農村小額貸款的信貸員會自制村里的地圖,這都是他們或徒步、或騎著自行車行走村落的結果。圖/記者范思鼎
他們3年前第一單“生意”是3000元,3年來,他們共做了1200萬元“生意”。
他們的老板,3年前年收入數十萬元,3年后需借債給員工開工資。
2009年,尹飛和朋友在深圳創辦貸幫,這是國內首個公益性P2P微額貸款網絡平臺他們構建了一個平臺,撮合城里人將手頭的閑錢貸給需要資金的農戶。他們希望在中國復制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鄉村銀行。
自2009年撮合第一筆3000元貸款開始,目前,貸幫已在湖南沅江、湖北黃岡、江西萍鄉、貴州黔東南、廣西欽州等地開設辦事處,累計撮合貸款2000多筆,總額1200萬元。
但是,由于貸幫運作成本非常高,3年來已累計投入800多萬元;而他們3年的營業收入才36萬元,甚至比不上“幫主”尹飛辭職前的年薪,全部來源于按貸款金額一次性收取的1%的手續費和2%的管理費,凈收入更是為負數。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貸幫,路在何方?小額(微額)信貸,路在何方?本1
捐款?歡迎
貸款?這個不能做
2006年,孟加拉銀行家尤努斯和他創辦的鄉村銀行獲諾貝爾和平獎,尤努斯運營的“貧困農戶小額貸款模式”被更多人所了解。
尤努斯1983年創辦鄉村銀行,提出用一小筆貸款幫助貧困農戶做些小生意,幫助他們改變命運的設想,他把二三十美元借給窮人,不需要任何擔保,數百萬貧困農戶因此擺脫了貧困、接受了教育。
深圳平安銀行一名副行長的秘書尹飛也關注到了尤努斯,亦開始反思商業銀行經營理念。
2007年,尹飛去了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他認為,大別山區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大部分年輕農民外出打工,也有相當部分農民在外漂泊多年后回鄉致富,但缺少啟動資金。他做了一個關于誠信與經營模式的“試驗”:在這里陸續放出了十多筆貸款。半年后,這些款項都收回來了。
他還了解到,當時中國真正針對普通農戶、貸款金額3萬元以下的小額信貸組織僅100多家,大多具有政府背景或國際援助背景,存在一定的惰性或局限性。
尹飛希望建立一種符合政策、適合國情的公益性微型金融模式:建立一個小額信用借貸平臺,撮合城市的資金借出方、農村的資金借入方達成借款意向,簽署具有法律效應的電子合同,并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保障借貸雙方的利益。這被稱為P2P(Peer-to-Peer,點對點,個人對個人)微貸模式。這種模式中,小額信用借貸平臺的核心功能是“撮合借貸”,贏利模式是收取“中介費”,這與淘寶網的運作模式類似。
他準備成立這樣一個公益組織,跑了多個部門,最后來到工商局。“民政局說我們不直接捐款,不叫公益組織;銀監局認為我們不直接放貸,不屬于小額貸款公司。我們只能到工商局去注冊。”
2009年初,尹飛和一些金融界朋友成立深圳貸幫投資管理公司,下設貸幫鄉村發展計劃理事會和執行委員會,尹飛擔任秘書長(CEO),并開發了貸幫網。
這是國內第一個公益性P2P微額貸款網絡平臺。貸幫將貸款額度設定為3000元至30000元,這是當時商業銀行、農信社、擔保公司以及小額貸款公司都很少涉及的“微額”區間。為了分散風險,貸幫還規定,放貸人可以分別向不同人放貸,借貸人也可以分別向不同放貸人借貸。
在深圳完成“總部”建設后,尹飛隨即來到湖南,打算在這里開墾“試驗田”。“深圳是一個籌資平臺,湖南是農業大省,需求比較大,綜合運營成本比較低。”
他到了洞口、炎陵、茶陵、平江等地,找當地扶貧辦、鄉鎮負責人聯系合作,“我們說,我們想做公益扶貧,他們就問,你們是要捐款吧,那你們就捐吧,歡迎歡迎。我們說,我們不是單純捐錢,是提供資金貸給農戶,幫大家脫貧致富。他們就猶豫了,說這個不能做、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