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賈平凹、劉心武等作家聯名發表了《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稱百度文庫在沒用支付版權費的情況下,免費提供文檔作品下載服務的行為,對中國原創文學造成了傷害。一時間,引來議論紛紛。
3月22日,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王志成表示,支持作家的聯名維權行為,如果發現企業存在違法行為,不管大小,版權局都將堅決查處。
隨著知識產權日益受到重視,網絡免費盛宴,是否將終結?如何平衡網民的免費意識與版權意識?多方人士各抒己見。
“下載是拓展視野常用手段”網絡培養了免費意識
百度文庫事件中,“網絡避風港原則”的適用爭議,成了焦點。該原則指的是2006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其中有規定,網絡存儲及搜索提供商在接到權利人申請通知后,斷開侵權的相關鏈接,即可不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王志成表示,百度的做法并不適用于該原則。因為,從百度文庫頁面上來看,其對搜索和鏈接結果進行了編輯、修改和選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網站一旦采取了這些行為,就不能適用于“避風港原則”。
無獨有偶。在影音視頻領域,一直以“分享互聯網”為宗旨的電驢網,因其內容全免費下載,給網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了侵權的重災區。去年10月,該網因為發布《葉問2》的下載推薦,被權利人告到法院,并索賠1200萬元。今年初,電驢關閉了下載功能。這在一些經濟收入不高的網友,或完全沒有收入的大學生群體中反響強烈。他們是免費下載最忠實的擁護者,也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感。他們沒有錢經常去看一場70元的電影,也沒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西方音樂。一位大學生網民就說,下載是他和同學拓展視野掌握知識的常用手段。
喜愛到網絡下載電影的網友擔心,電驢會像伊甸園、CHD聯盟、BTChina一樣被關閉,不過電驢的創始人黃一孟表示,這次只是調整并非關站。
2009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通知規定,對于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播。據介紹,目前國內拿到許可證的單位共500多家。一些與電驢類似的公司如土豆網、優酷網轉型比較成功、甚至上市,但大量的公司處于轉型陣痛之中。
沃華傳媒網總編輯黃華說,隨著電腦的普及、相關技術的完備,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生活網絡化。他們樂于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特別是一些免費服務,時間一長,習慣成自然,網民們都被培養起一種很強的“免費意識”。
“誰使用誰付費是基本法則”網絡下載規范化是趨勢
針對因知識產權保護關閉影音下載,一些網民也表示理解。搜狐網友“小蜂”說,他也是一個多年的電驢粉絲,這次忽然關閉,生活里好像缺了點什么。但他同時覺得,萬事不能只為了自己方便。電驢網友Libo79929說,如果電驢能開通付費下載頻道,他將第一個支持。
黃華說,中國人習慣了在互聯網上不花錢。當前關于免費還是付費的討論,是在保護知識產權之路上邁出的又一步。對于經常免費下載網絡資源的網民來說,總是需要一個強制的過程,讓保護知識產權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
“電驢關閉部分下載功能,百度文庫遭遇惡評,這些都是網絡行業內影響力很大的事件。”黃華表示,“我們覺得再正常不過了。網絡下載走向合法化,短期可能會有一些人不理解,但長期而言,對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的,誰使用,誰付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市場法則。”
媒體人、博聯社總裁馬曉霖認為,知識產權保護是大勢所趨,這不僅是國際規則的要求,也是民族產業發展的要求。如果大家都去追逐盜版,一味享用別人的勞動成果,自己不去鉆研,就會形成商業上巨大的不公平,損害技術先進者的利益。由此還會形成一種惰性,不會再有創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付費應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個網絡產品上線初期可能是免費的,但它也有其商業追求,是有成本的。所以,一味取、一味予都是不可能的。雖然MSN、QQ和很多網絡產品都是免費的,但隨之而來的增值服務是收費的。
王志成說,每個網絡企業都應該依法經營,維護好市場的正常經營秩序,這樣,企業才會有好的發展。如果說我們的互聯網經歷了一個從蒙昧混亂走向文明秩序的過程,那現在就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我們必須適應國際規則,關注知識產權,保護所有權。在規定期限內,有償地使用產品和服務,應該成為我們大家都遵守的習慣。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