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本市3家市級產科醫院全面取消孕婦預約分娩限制。三大產院年內各增100張產科床位目前已經完成過半,到年底容納分娩數可由4萬人上升到6萬人左右,產科服務能力提升50%,申城“產科難”可望初步緩解。
近年來,上海人口自然出生進入小高峰,今年預計達22萬。由于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孕婦樂于選擇知名產科,市婦產科醫院、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和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3家市級專科醫院一直“爆棚”。三大產院一度不得不對初診預約分娩(俗稱“建大卡”)采取限號措施。本市孕婦前去建大卡的時間一再提前,還發生居民無法在區域內建卡分娩的情況,市民對此反映強烈。
為切實解決“建大卡”難問題,市衛生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3家市級產院挖潛擴能,在近期各擴增100張產科床位,全面取消限號,并優先滿足本市參保人員建大卡。一婦嬰院長段濤介紹,保健院原有155張產科床位,現將浦西本部特需病房全部撤銷,單人間改為雙人間,增加30余張床位;將一個婦科病區轉為產科,增加10張床;浦東分部也通過挖潛增加了30張床位;截至8月底,共增加了75張床。段濤表示,9月底可完成擴容100張床位。國婦幼通過將部分單人病房改成可容納4—6人的普通間、改造宣教室等措施,目前已經增加50張床位。婦產科醫院也關閉部分特需,增加了57張產科床位。各家產院負責人表示,擴容床位、開放建卡,僅是增加產科服務能力的第一步。一婦嬰開放預約后,9月門診上升了30%—40%。由于原門診面積僅60平方米,早高峰時孕婦、家屬擠得滿滿當當,掛號、等候檢查時間長達數小時。為此,醫院將開診時間提前一小時,6時30分就開始接受孕婦刷卡;擴大檢驗區域,將原來的孕婦體操房轉到附近商務樓,騰出空間專供孕婦尿檢等候,門診秩序得以有所改善。
此外,一婦嬰還專門開通了助產士免費咨詢電話,與產婦溝通,指導呼吸法、自由體位分娩法等,力爭將自然分娩率提高到60%左右,也可進一步提高產科床位周轉率。
據介紹,目前一婦嬰僅有20多位產科醫生和20多位助產士,按實際工作量至少應再增加一倍人手,檢驗科、新生兒醫生更是奇缺。產院呼吁,在加快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同時,衛生管理部門應著力推進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的“聯合團隊”建設,發掘現有二級醫院產科潛力,分流大醫院壓力,不然“加了100張床也會馬上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