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楓橋經驗:老瓶新酒,歷久彌香

2014-03-20 16:35: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社區管理不是“慰問”

2007年6月,諸暨市公安局楓橋派出所,多了個“老楊調解工作室”。在這里,主持調解工作的是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楊光照。

在退休前,楊光照就以善做群眾工作出名。他的工作室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是糾紛調解的“專家門診”。老楊常說,“群眾有糾紛,我們如果不到現場勘察,就會影響對事實的了解和判斷。現在,我們把調解室設在車輪上,開到村里去,開到百姓中間去!”

這位老調解員靠著苦口婆心、耐心說理,經手的案子調解滿意率達100%。

如今,越來越多的“楊光照們”出現在鄉村、社區和街道。平安志愿者、“和事佬”、義務調解員……浙江各地普遍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志愿者隊伍,僅寧波市就發展各類志愿者隊伍2223支、67萬人。這些志愿者來自基層,最了解群眾需求和心聲,化解群眾身邊的矛盾也得心應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彭宗超認為:“‘楓橋經驗’要發展下去,重點在基層,要不斷創新基層工作。”

在寧波市鄞州區,一批法官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每周都會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他們接受法律咨詢,定期為社區居民進行普法講座,還公開了QQ號碼和電子郵箱,注冊了微博,隨時隨地為社區居民解決疑問,化解矛盾。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小巷法官”。鄞州法院團委書記毛冠達表示,兩年來,他們共接待群眾900余人次,解決了各類糾紛80余起。目前,有64名法官在各個社區提供法律服務。

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向春玲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楓橋經驗”回歸了社區管理的本質,“不是等出事了才去做,而是日常就做好基層工作,就不會有那么多矛盾和沖突了”。

“在日常工作里就做好為群眾服務這件事,”向春玲說,“必須摒棄把社區管理當‘慰問’的思路”。

編輯: 許銀娟 標簽: 楓橋經驗 1970年 調解 彌香 慰問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中國日報一周圖片精選: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橋火車站發生血腥斗毆

貴州仁懷茅臺大橋及鐘樓整體爆破成功

國內數位足球寶貝助威世界杯

精彩熱圖

雅安大媽高速路上的廣場舞

北京頤和園迎來對公眾開放100周年

世界麻將大師邀請賽 中國大媽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區文化旅游宣傳周在京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