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與起因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與俄蒙兩國交界,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地域面積最大的城市。全市有92.98萬農牧民,占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農村牧區的繁榮穩定,對構建和諧呼倫貝爾舉足輕重。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三農三牧”工作投入,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克服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的影響,農牧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受交通、通訊、地理位置、資源等條件制約,農村牧區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農牧業生產發展水平、農牧民收入水平、產業化水平和組織化水平較低等問題依然存在。
分析制約農牧業增產、農牧民增收緩慢的主要原因:一是農牧民文化素質偏低,種養科技水平不高,創業愿望不強、創業信息不靈、創業技能不高;二是思想觀念落后,雨養農業、天然畜牧業、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難以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粗放,農畜產品附加值低;三是農牧業產業化水平低,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不能有效銜接,導致產業不能形成規模。
因此,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隊伍,對于促進新農牧林區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呼倫貝爾市結合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了“百萬農牧民創業先導團”活動,通過組建創業先導團,發揮先導團成員的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使核心人才、優質資源發生“裂變效應”,進一步提高廣大農牧民的素質,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新林區建設步伐,走出了一條“以典型帶動黨建、以黨建促進發展、以發展實現小康”的新路子,實現了“點亮一盞人才燈,照亮一片農牧戶”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1、為推動農牧林區科學發展選好領頭雁
通過科學分析制約農牧林區科學發展存在的問題,結合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參學單位人員情況,在全市農村牧區精心選拔了40名優秀嘎查村書記、黨員致富帶頭人、“兩新組織”負責人、農村經紀人、農民企業家和大學生村官,組建成為帶領百萬農牧民創業致富的“創業先導團”。根據不同地區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先導團成員對接全市廣大農民企業家、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等各類人才,主動聯系各職能部門,集中各領域優質資源,吸納重點項目資金,創辦新型農村牧區經合組織。通過集中培訓先導團成員,再由先導團成員培訓廣大農牧民;先導團成員帶頭創業,再由先導團成員帶動廣大農牧民創業的“分層培訓”和“分層創業”方式,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快速提高全市百萬農牧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業致富本領,通過先導團的帶動示范作用,推動農牧林區實現科學發展。
2、分層式立體培訓提高農牧民致富本領
一是先導團成員接受培訓。呼倫貝爾市委統一組織先導團成員到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參加學習,邀請國家農牧業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在培訓內容上,著重選擇針對農村牧區特點,適合當地發展的科技致富技術、農畜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經驗、國家“三農”政策、基層黨組織建設等相關知識。在培訓方式上進行了創新,采取“互動式行動學習法”,讓先導團成員在學習中與專家互動交流,向專家提出問題,專家現場解答。同時專家也征求每名學員的意見,想聽什么內容、了解什么知識,專家就講解什么內容,讓每個人都成為學習的主體,學員們在互動中研討,在思考中交流,在培訓中考察,在討論中提高。專業培訓后,組織先導團成員深入到北京郊區農業發達的北郎中村、北溝村等地學習調研,在學習他們好的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同時,還與先進地區進行產業對接、交流互動。讓先導團成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使他們成為一支涉及領域廣泛、專業特長明顯、實踐經驗豐富的創業先導團隊。針對先導團中的牧區少數民族成員語言障礙問題,從牧區駐村大學生村官中選擇了四名蒙漢兼通的優秀人才隨同培訓,他們在當好翻譯和助手的同時,自己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農村牧區發展打下了人才基礎。
二是先導團成員對農牧民進行培訓。呼倫貝爾市制定了《呼倫貝爾市百萬農牧民創業先導團組建工作方案》、《呼倫貝爾市百萬農牧民創業先導團培訓工作方案》,下發了《呼倫貝爾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呼倫貝爾市“百萬農牧民創業先導團”活動的通知》。全市13個旗市區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方案,并在報紙、電視、網站等媒體開設宣傳先導團成員創業先進事跡的專欄。各旗市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為先導團成員制作了巡回講稿、宣講課件和專題電教片,組織創業先導團成員深入全市農牧林區進行巡回宣講。牙克石市把先導團宣講活動與“鄉土教材”、“露天課堂”、“文藝節目”、“身邊典型”“農民點餐”等形式結合起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宣講創業致富理念,讓廣大農民更加易于接受。新巴爾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兩個牧業旗,針對牧區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培訓難度大的實際情況,在牧區設立多處“牧民驛站”,把先導團成員創業致富的經驗和事跡制成專題片發放到“牧民驛站”,牧民隨時可以到“驛站”觀看學習;同時,還利用“空中課堂”的形式,把先導團宣講材料制成廣播節目,在廣播電臺開辟專欄,用民族語言向牧民定期播放,克服了牧區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學習不便的困難,把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播撒遍及草原;該市還通過新巴爾虎左旗內蒙古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東部區蒙語譯制基地,把先導團成員的創業致富經驗和事跡譯成蒙語并制成遠程教育教材發放到少數民族群眾手中,讓先導團宣教工作不留死角。截至目前,13個旗市區共開展創業先導團宣講活動場所60余次,培訓農牧民6000余人次,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了“百萬農牧民創業先導團”宣講活動熱潮。
3、黨政聯動助推農牧民步入創業致富路
各級黨委、政府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鼓勵先導團成員引導農牧民選準市場前景好、效益高、風險小的項目。根據市場需求,據各地自然資源、民俗資源、交通便利的地緣優勢和服務資源豐富的特點,以弘揚傳統文化、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促進農牧民增收為主線,發展特色產業。整合多種社會資源,在農牧民創業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扶持,為農牧民創業致富做好全方位、多元化服務。對有志創業的農牧民,在創業資金、項目、政策上給予優先扶持。各先導團成員則根據不同地區產業發展的實際特點,主動聯系各個職能部門,集中各個領域優質資源,吸納重點項目資金,建立產業示范基地。通過先導團成員的示范引導、合理經營、服務拉動等多種形式帶動廣大農牧民,并在帶動中提高自身發展能力,從而實現先導團成員與廣大農牧民共同步入創業致富“雙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