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協可代消費者提起公益訴訟
據蘋果公司最近發布的截至6月30日的2012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蘋果營收350.23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57億美元。財報還顯示,一向占蘋果總營收一半的iphone銷量銳減26%,美國投資銀行分析師稱,是因為iPhone帶來的利好有限。
“蘋果的首要海外市場在中國,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為蘋果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但是它對中國消費者并沒有展示對世界消費者最好的一面,實行的是雙重標準,我認為是不合適的。”劉俊海說,“消費者知道蘋果售后有那么大的問題,可以聯合抵制;法律有三顆牙齒,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現在刑事責任基本上談不到,行政處罰在地方也很難施行。”
邱寶昌認為:“進口產品和國外生產產品不僅要對質量加強管理,質量符合相關的質量標準和質量規定,它們的售后服務也要符合相關標準,一定要遵守我們的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當然還有廣告法、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的規定。這是法治社會對市場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在市場上生成發展應該遵守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許多消費者之所以不起訴或者采取忍讓的態度,主要原因就是訴訟等維權成本過高、耗時太長。
記者在查閱相關數據后了解到,在中國,如果消費者維權成功,每案得到的賠償金只有700多元,而在美國,維權成功的賠償金平均每案達到35萬美元。因為賠償額高,大量的律師也愿意進行風險代理,消費者不需要任何費用,自然愿意維權。而在中國,一般是按消費者實際受到的損失來賠償,賠償額非常低,律師也沒有多大的介入空間。這大概是中國消費者為什么在維權事件中總是一個人在戰斗的原因,沒有保障,無法形成合力。
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通過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首次將公益訴訟制度寫入民事訴訟法。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有關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劉俊海認為,公益訴訟制度納入民事訴訟法,消協可以代表消費者對蘋果提起公益訴訟,“如果認為蘋果公司存在不公平條款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而且這種損害存在普遍性、典型性、代表性,消費者協會有權利依據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對蘋果公司提起公益訴訟,公益訴訟的特點是‘快立案、快審理、快判決、快執行’,我們期待新的民事訴訟法修改以后,蘋果公司能夠見賢思齊,改革向善,擇善而從。否則也許真的有一場訴訟在等著他們。”
目前,新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實施細則還沒有出來,如何提起公益訴訟也許還尚需時日。“具體實際中能不能立案,有沒有障礙,現在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剛剛通過,很多東西在司法實踐中可能還有待于取得司法解釋。”邱寶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