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淘寶話語權變強勢 網購成本或轉嫁消費者?
在電商開始顯露強勢姿態、“進場費”逐漸與傳統渠道比肩、“燒錢換流量”不再是行業的普遍作為、物流與通脹壓力成為不容忽視的因素,人們有理由擔憂,最終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編者按:每年3 15,是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這也是全球消費者一年一度最傾訴消費煩惱的日子。2012伊始,兔去龍騰,中新網財經中心3 15報道正式啟動:立足民生,傾聽消費者煩惱,以網媒視角觀不平之事、討不明之因、還消費之本。我們誠征廣大網友的消費煩惱,通過我們的報道、專家的觀點、消協的建議,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讓一切不合理消費現象無所遁形。如有消費煩惱,請發送郵件至:finance@chinanews.com。我們會第一時間和您溝通。
中新網2月22日電(IT頻道秦辰)網購,這一日益被人們青睞的購物方式,因近期“壓榨供貨商”、刷評價以及購物賬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而引起了消費者對未來網購環境的擔憂。在電商開始顯露強勢姿態、“進場費”逐漸與傳統渠道比肩、“燒錢換流量”不再是行業的普遍作為、物流與通脹壓力成為不容忽視的因素,人們有理由擔憂,最終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若干年后的網購環境是否還能保持最初的味道?
多方因素致運營成本提升 或最終轉嫁到消費者?
對資深的網購消費者來說,相比電商興起時期,如今的網購產品價格與傳統購物價格間的距離正在慢慢縮小。有業內人士認為,電商日益發展壯大,低價策略不可能持續下去,現在早已不是當初“燒錢”的階段,盡管偶爾還有“虧本換交易量”的現象,但總體而言,電商更開始注重服務等附加值,其中涉及到調整所需的成本自然成為漲價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受通脹因素影響,在CPI不斷上漲的情況下,此前的免運費措施也成為了企業的負擔。包括京東商城和亞馬遜(中國)在內的電商,都相繼提高了免運費標準,加之本身的通脹壓力,在產品價格上有所動作似乎言正名順。
不久前,京東提出將對供應商收取品牌服務費以及保證20%的毛利等舉措,被供應商指為“壓榨”。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電子商務網站發展至今,大多數商品的利潤空間已經不多,電商將利潤放到更重要的地位是一種趨勢。供應商的利潤被壓縮,如此一來,成本壓力是否會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京東淘寶顯露強勢地位 原網購環境或面臨挑戰
近年來,國內網絡零售業發展迅速,去年交易額高達7700億元。網購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同時,也使電商巨頭的地位日益牢固,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京東與淘寶等大型電商的實力不斷增強,其正逐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展露強勢姿態。
2月8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獲得一份京東商城與供貨商的合作協議,該協議規定:供貨商須保證京東商城20%的毛利,且毛利總額不低于100萬元;供貨商還須向京東繳納20萬品牌服務費。由此,供貨商抱怨的京東商城四大“霸王”條款浮現于世。
對此,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20日首次回應該事件稱,“20%的扣點是十分正常的。”他說:“另外,我們的收費原則是,京東為其品牌服務了多少?不同品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如果京東收取的費用超過了供應商的承受能力,供應商們也不會入駐。其實,供應商在傳統渠道的成本高達40%。”
京東的行為并非個例。早在2011年10月開始的“反淘寶”風波,也是由于淘寶商城宣布升級商家管理體系,大幅提升商城店家成本,引發了眾多中小賣家的不滿,斥其“根本就是在逼我們關門”。而淘寶方面曾對此表示“絕不妥協”,強勢態度顯露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