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時代?白領焦慮積累成常態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岳經綸。
上周以來,一系列來自不同階層人士的自殺和非正常死亡刺激著普通人的神經。從廣州“龍鳳胎夫婦”跳樓、韶關武江區委書記自縊,再到東莞一工業區內四天相繼發生兩起工人跳樓事件……
焦慮似乎成為系列事件的注腳。據統計,2010年我國15歲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約為17%,其中抑郁癥約為5%,焦慮癥約5%,藥物、酒精等物質依賴癥約5%。而更多人對焦慮的感性認知來自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郁悶”、“傷感”和“壓力大”。在信息化的今天,無論窮富,無論官員還是平民,似乎都展現出了焦慮。
心理學對“焦慮”的解釋是人的自我實現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不適且無法指出不適原因的一種典型癥狀。然而,當這種負面情緒狀態蔓延至全社會,促使“焦慮”成為社會情緒時,就已超越心理學范疇,成為難以回避的社會問題。
“全民焦慮”的時代來臨了嗎?作為群體的中國人和個體的生命,我們應該如何化解?
2月17日凌晨,韶關市武江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蘇力被發現在其住宅內自縊身亡。
從“官”到“民”
極端焦慮結束生命
據當地組織部門介紹,蘇力2008年7月任韶關市武江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初步分析,蘇力主要是受一些工作上的困擾,導致思想上產生很大壓力,出現悲觀厭世情緒,并且沒有很好化解而最終選擇自殺。而在一年半前,蘇力的前任、原武江區委書記鄔學新也是由于精神壓力過大跳樓身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近來因焦慮、抑郁等原因造成自殺的官員還包括2月6日跳樓自殺的茂名市檢察院檢察長劉先進以及2010年6月在廣深高速鐵路線上臥軌自殺身亡的原中國民航局中南地區管理局局長劉亞軍。據《中國民航報》報道,劉亞軍的遺書和家屬反映,他長期存在失眠現象,總覺得休息不好,到廣州工作以來自感壓力大,在家中有時獨自哭泣。
去年6月,中央黨校出版社公開發行了一本名為《領導干部心理問題實例解析、調適與自測》的書,解析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的心理問題。該書的主編徐培基總結,目前公務員中普遍存在12種心理問題,焦慮心理就是其中之一。
同樣是在上周,廣東東莞一工業區在4天內相繼發生兩名工人跳樓自殺,并有超過200名工人在此期間離職。而本月上旬,廣州“龍鳳胎”夫婦疑因年歲漸長、生活壓力大而跳樓事件,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焦慮。
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主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樂國安認為,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不能把“焦慮”理解為病態,不是從前沒有“焦慮”,而是從前公眾普遍不大重視這個問題。面對官員自殺事件,樂國安認為,官員焦慮與公眾焦慮并無不同,只不過官員受到的關注度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