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進展 ————
深圳唯冠起訴蘋果侵權
據被告代理人之一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馬東曉律師介紹,iPad產品進軍中國市場后,深圳唯冠曾經多次試圖與蘋果公司溝通,要求其停止侵權、商談損失,而蘋果公司均置之不理。
2011年1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市工商局舉報蘋果公司使用iPad商標涉嫌侵權。北京西城區工商局于6月在蘋果公司北京西單大悅城直營店進行調查,并出具了擬處罰通知書,單店罰款涉及金額2億多元。隨后蘋果公司要求聽證,并舉行了聽證,但目前工商部門至今尚未作出最終的處罰決定。
據深圳唯冠另一代理律師肖才元向媒體表示,深圳唯冠目前已開始在廣東地區對蘋果授權經銷商提起訴訟,要求蘋果經銷商停止侵權。法院已受理案件,并將于近期開庭。
香港民事訴訟不影響確權
據悉,兩原告于2010年5月20日在香港法院,就雙方爭議的商標轉讓協議產生的合同違約糾紛,向唯冠控股、臺灣唯冠、深圳唯冠等提起了民事訴訟。但目前案件尚無結果。
“香港這個官司輸贏并不重要。臺灣唯冠與深圳唯冠是隸屬唯冠控股的子公司,而不是母子公司關系。臺灣唯冠沒有權利轉讓深圳唯冠的商標。就算臺灣唯冠在香港敗訴,其應當承擔的也是合同違約責任,它沒有處分深圳唯冠涉案商標的權利。”馬東曉律師說。
■ 啟示
收購知識產權要做盡職調查
“蘋果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但商標交易要遵循法律規則,深圳唯冠擁有在中國范圍內的專有使用權,除非蘋果拿到許可使用或者受讓商標權,否則深圳唯冠可以禁止任何人在中國使用iPad商標。”馬東曉認為,蘋果公司在購買商標過程中,沒有搞清楚iPad商標在中國的歸屬權,“小疏忽釀成了大錯誤,這是一個慘痛的教訓?!?/p>
“因此,企業進行知識產權收購時,一定要委托律師作盡職調查,確定權屬和法律狀態。如果當時蘋果公司收購涉案商標時,能夠與商標權利人深圳唯冠進行有效溝通,就可能避免打這場官司?!瘪R東曉提醒企業在并購時,在對資產、債務作盡職調查的同時,千萬別忽略了知識產權的盡職調查。
無形資產價值不可小覷
馬東曉說,許多不了解內情的人認為,深圳唯冠對蘋果公司是“獅子大開口”。其實,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深圳唯冠經營困難,銀行及貨款負債高達近2億美元,處于破產的邊緣,實際上8家銀行已經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債權人。
“深圳唯冠幾乎沒什么值錢的資產,只剩下iPad商標最具價值?!睋R東曉介紹,“因為有這個商標,不斷有人和深圳唯冠談重組,希望利用這個商標救活企業,可見商標對一個企業的作用有多大?!?他說,一個企業不要光看有形資產,無形資產更重要。很多經營不善的企業現金流斷了,但有無形資產還可能扭轉乾坤。
據負責深圳唯冠債務重組咨詢機構和君創業的負責人李肅向媒體透露,正在推動8家債權銀行聯合起來,就IP公司虛假設立違反美國相關法律進行訴訟,向蘋果公司索賠100億元人民幣,該事宜目前處于準備階段。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