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來的漲薪:低薪致餐飲業屢現用工荒
武漢如此大規模上調行業最低工資,引人關注。為何餐飲行業作為突破口?牽頭負責此事的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劉齊辛表示,餐飲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從3年前就開始醞釀,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不少餐飲企業經營困難,漲工資時機尚不成熟。為此,至2009年下半年,武漢市總工會重新構思此事。
地處九省通衢的武漢,餐飲業發達。有近4萬家餐飲企業,中小企業占84%;旺季從業人員有50萬人,常態從業人員45萬余人,年產值500多億元。
因餐飲行業技術含量低、入職門檻低,全市近4萬家餐飲企業,只有15%左右有規范管理。由于采取包干管理辦法,職工的基本權利缺乏保障,工資隨意性很大。“很多企業老板找來一個大廚,大廚再從下面找來十個八個工人,工資想給多少給多少。”他表示,如果能夠解決武漢餐飲行業職工工資分配問題,也就解決了武漢1/5勞動力人口的收入公平問題。
另一個迫切因素則是,盡管餐飲業蛋糕大,但武漢餐飲從業人員工資在所有行業中是最低的。他舉例說,武漢有3萬名出租車司機,月均工資能達到5000元以上;建筑行業工人月工資也在3000元以上。但眾多中小餐飲行業服務員,月工資只有1000元左右,甚至八九百元。餐飲行業工資水平與其他行業差距拉得太大。由于工資水平太低,武漢餐飲行業用工荒非常嚴重。
武漢市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梁也對餐飲業用工荒深有體會。“淡季時缺工3%~5%,旺季時缺工達15%,很多餐廳老板找我要人,我也沒辦法。錢少又辛苦,誰愿意干?”
餐飲行業“漲工資”勢在必行,但怎么漲?漲多少?劉齊辛表示,武漢地區餐飲協會組織成立近10年,在行業內有較強影響力,具備行業代表的能力。而武漢市總工會也有行業工會——武漢市商貿金融煙草工會聯合會。雙方都具備“議價”能力,至此,勞資談判的條件基本成熟。
但最核心的還是工資標準。“如果不敲定最低工資標準,那協商就沒有意義。”劉齊辛說。武漢市總工會考慮,首先,最低工資標準必須大部分餐飲企業都能達到。其次,標準的制定必須既促進企業發展,又能為職工撐起保護傘。“不能員工工資提高了,企業垮掉了。”
最終,將餐飲行業最低工資標準定為比武漢市最低工資標準高30%,且職工工資增幅不低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