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讀“食品添加劑”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樣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各方的高度關注,這些原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因為與人們熟知的食品聯系在一起而變得家喻戶曉。食品添加劑已經逐漸成為牟利、違法、傷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詞。
4月2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下稱《通知》),表示將嚴打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并對非法食品添加劑開展全面布控,今年年底前,衛生部門將制定并公布食品復配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
食品添加劑,將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全面圍剿。
食品添加劑是替罪羊?
食品添加劑真的是洪水猛獸,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禍首嗎?
“不,食品添加劑正在被‘妖魔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對《中國經濟周刊》解釋說,首先,應該為食品添加劑正名。“這些導致毒禍的添加物并非是食品添加劑,人們把違法添加物與食品添加劑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劑成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替罪羊。”
4月23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單,其中包括47種可能在食品中“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22種“易濫用食品添加劑”和82種“禁止在飼料、動物飲用水和畜禽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