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組團化:群眾手拉手,服務送上門
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解決好群眾的合理訴求,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精細化服務是文峰區實行網格化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文峰區成立了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服務團隊,以公共管理服務、市場組合服務、群眾自我管理服務為主要服務方式,由各級管理服務平臺協調指揮,按照職責全方位為群眾提供服務,化解群眾難題,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
全區56個區直部門都運用網格化模式謀劃本部門、本行業的工作,建立完善部門下沉人員“雙重管理”、“聯席會議”統籌協調等機制,將政府職能、公共資源配置到基層,職能部門融入網格,機關干部下沉網格,變部門單打獨斗為整合力量協調處置,變坐等群眾上門為主動下基層服務,群眾享受到細致入微、貼心周到的服務。
作為部門下沉網格人員,區衛生局干部王瑞華說:“衛生工作網格化管理,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責任網格內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提供老年人保健、兒保、婦保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網格內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巡診等。為方便給老城居民上門服務,建設好衛生服務最后‘一公里’,我們組織轄區衛生單位組成健康服務隊,還給‘片醫’配備了自行車和巡診箱。”文峰區衛生局是部門融入網格的一個縮影,像王瑞華這樣,區直部門下沉到網格的人員有912名。
政府有限,社會無限;警力有限,民力無限。文峰區在推廣網格化管理的同時,積極引導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大大提高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設立紅色、黃色、藍色等七彩志愿者服務崗位,黨員、干部、樓院長帶頭,吸納各界人士、群眾志愿者參與,組建了666個志愿服務團隊,采取“一幫一”、“一幫多”、“多幫一”等形式進行結對幫扶,2萬多名群眾成為“七彩”服務崗位的志愿者。
“青絲坊美發室”是彰德路的一家理發店,剛滿23歲的店長陳太軍得知網格內很多老年人反映理發難、理發貴,與網格長李江利商量后,提出為轄區7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辦理“免費愛心卡”,使他們享受到了貼身、貼心的網格服務。
區文廣新局組織轄區內文化團體和志愿者300多人成立文化志愿者協會,送文化進社區、進廣場、進校園、進企業、進工地、進軍營,一年多來義務送演出100多場,并為群眾開辦免費的廣場舞、戲曲、化妝等培訓班,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同時,各級網格服務組織還把與民生關系密切的“兩新”組織、工商戶納入到15分鐘市場組合服務圈,建立便民生活聯系點600余個、社區衛生健康服務隊41個,為群眾提供快捷、低價、周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