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港集裝箱碼頭。
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在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進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改革開放的使命又一次落到了廣東肩上。
進入自貿試驗區建設元年,廣東自貿區致力于為廣東乃至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探路、積累經驗,任重而道遠。專家分析,借助自貿區機遇,廣東應加強同港澳的深度融合,在制度創新、貿易往來、金融創新等領域,同粵港澳合作實現新突破,做好“大灣區”這篇文章。
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無疑是緊要任務,而自貿區將助力其完成這一“華麗轉身”。其中,南沙片區作為廣東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有望成為優質要素資源集聚地,必將帶動周邊城市實現產業的升級,進而提高我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分工地位。
立足于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建設,廣州可謂雄心勃勃——以發展融資租賃、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兩大支點,打造廣州乃至整個廣東省經濟增長新引擎。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對于廣東來說,上海最可資借鑒的地方就在于,如何構建一片改革的高地,而不是政策的洼地。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和排頭兵。進入自貿試驗區建設元年,肩負廣東乃至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探路、積累經驗、做出示范的重任,廣東自貿區應該從哪個領域重點發力?重新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東該如何再現“弄潮兒”風采?
人們把目光放在了已經運行一年有半的上海自貿試驗區。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2014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上海整體經濟增長較為穩定,第三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主力軍,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的64.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6.3%。
《公報》指出,上海自貿區在過去一年的建設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區內新增注冊企業10000余戶。上海正在逐步加快服務業融入國際市場的步伐,金融與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年服務貿易總額達1753.9億美元,增長9.7%。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當下,這些成果的取得令人艷羨。“上海自貿區進行的探索是非常成功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此次新設的自貿區,正是建立在上海自貿區交出令人滿意答卷的基礎上。
張燕生告訴記者,經過一年的探索,上海自貿區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有序推進、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基本制度業已形成。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則表示,我國自貿區戰略是提升對外開放高度的舉措,改變了過去依靠政策支持吸引要素進行配置的模式,而轉為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吸引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這些體制機制的變革,是可推廣可復制的,能起到一種示范和帶路的作用,輻射帶動周邊發展,并盡可能減少虹吸效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東從中有何借鑒?白明認為,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管理、政府職能轉變、“先照后證”等改革經驗,后續跟進的自貿區都可進行推廣、復制。至于廣東,也應立足提升整個廣東同港澳地區的對接,尤其是提升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對于廣東來說,上海最可資借鑒的地方就在于,如何構建一片改革的高地,而不是政策的洼地。”在張燕生看來,新一輪自由貿易區需要推動高標準的改革、高水平的開放及高質量的發展,但其本質卻是改革。
“廣東自貿區最應該思考的是,改革開放新三十年,廣東應該改什么?哪些方面能夠為全國的突破創造出新經驗新模式?這是最為重要的。”張燕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