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毅科技股權挪騰
本刊記者從廣州市工商局查閱資料獲知,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之初的時候是中外合作企業,注冊資本為400萬港幣。2002年,中資退出,成為外商獨資企業,并增加注冊資本到1200萬港元。2008年7月,又增加注冊資本至5.46億港元。
截至2009年3月25日,廣州誠毅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以貨幣出資1.47億元,占廣州環保投資有限公司股份49%,成為這家獲得特許經營權企業的第二大股東。
但是,2010年2月12日,誠毅科技與廣日集團在廣州產權交易所辦理了產權交易證明。誠毅科技以1.77億元的價格,將其49%的股份轉讓給了廣日集團,股權轉讓坐收3000萬。雙方已于2011年3月底到廣州市工商局辦理了股權變更登記。
至此,廣州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又成為了100%的國資企業,但這一變動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公開的通告。
“百億利潤”謎團
企業化運營的話,廣州市的垃圾處理市場究竟有多少利可圖?
“39號文”中說到:“由于垃圾填埋場無現金收益,垃圾焚燒發電廠售電收入也不能彌補建設運營成本,因此,政府向廣日集團垃圾處理板塊支付購買垃圾處理服務的費用,并確定市區統一的各類垃圾處理服務資費標準。據市容環衛局按現行價格初步測算,2009年至2020年,政府共需支付垃圾處理費61億元,與同期政府直接投資模式相比減少28億元(最終價格由物價局依法定程序審定)。”
根據該文件預測,到2020年,廣日集團垃圾處理板塊資產總額將達到110億元,負債約60億元左右,資產負債率從2008年年底的67.7%下降到54.5%。
然而,廣州市政府城市環衛相關職能部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本刊記者,實際上,每年廣州市的垃圾處理,直接能賣錢的,就能達到100個億,這僅僅是“看得見”的利潤。他認為,“39號文”其實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從體制改革方面講,肯定有積極意義。只是,現在的實際情況跟原來的設想有很大的出入。政府的這個戰略決策,到現在為止,“效果還并沒有呈現出來。”
廣東省政協常委孟浩認為,如果涉及公共服務的這些行業都以這種壟斷經營權的方式公司化運營,那么企業必定會從自身利益考慮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價格。而現在看來,新光快速路納入年票、海心沙收費、水價上調可能都是其呈現出來的結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今后垃圾處理費也可能會因為企業的需要而上調。
“這顯然是不太對頭的”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唐昊告訴《望東方周刊》,公用事業的改革,在當今世界上,目前還面臨著這樣的爭論:一個是私有化,一個是保持國有化。
至于“39號文”的公開問題,唐昊說:“這7個領域,已經涉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公眾對于這樣一種改革肯定是要有知情權的。或許是政府沒有考慮成熟的方案,未公開,但是,這個方案又開始實施了,這在程序上肯定是有問題的。一個公共事業的某一個產品如果提價,就要開聽證會,這是一個行政的慣例,這也是廣州市政府的一個好的政府管理和服務性政府的傳統。一個價格方面都要聽證會,反而,涉及這7個領域的改革,卻是悄無聲息的進行,這顯然是不太對頭的。”
來源:浙江在線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