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文學不能消解道德

2014-01-28 10:49:26 來源:人民日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免費訂閱30天China Daily雙語新聞手機報: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對話人: 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授)

高建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朝戈金(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陳眾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閱讀提示

●以刺激性的、滿足窺私獵艷樂趣的作品向市場獻媚,即便偶爾能夠吸引少數人的眼球,也只是飲鴆止渴,不可能經久“常銷”。文學與市場不是對立的。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既能在藝術上取得成功,也會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表面看來,文學創作是一種個體行為,但是,個人的創作成果一旦以文學作品的形式發表出來,它就進入了公共空間,具備了公共屬性,就必須承擔道德建設的義務。道德并不是文學的附加,道德與文學密不可分

●文學創作之所以要強調文學性,強調形式和結構,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容,讓思想“行遠”,從而更有效地承擔文學的道德建設責任,發揮文學的社會功能。以“純文學”的名義“純”掉道德是片面的,是另一種功利

●道德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文學史上,許多創新固然都表現了對舊有的道德觀念的突破,但一定是有條件、有限度的。對舊有道德觀念的挑戰,不能觸碰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這種“底線道德”是人類社會得以維系的重要保障

張江:文學有沒有倫理?要不要講道德?這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在努力表現生活和情感的審美創造中,都審慎地把握倫理尺度,堅守道德底線,處理好“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但近年來,文學發展有了一些令人不解的傾向。顛覆倫理,消解道德,甚至反倫理寫作屢見不鮮。一些人以淫蕩、亂倫、暴力、血腥的描寫暴得大名。這不是文學發展的正常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現象?寫這種書的人,是什么樣的動機?他們敢把這些書放在書架上,讓自己的子女閱讀嗎?

當文學遭遇色情與暴力

高建平:當下文學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原來美好的、溫暖的文學,給人以心靈滋潤和精神鼓舞的文學,在一些人手中被涂抹得骯臟不堪。

首先是色情。從“一夜情”到“一夜性”,從“乳”到“床”,從“喊”到“尖叫”,從畸戀到亂倫,從香艷到惡心,挖空心思搜羅刺激性場面,直接宣泄欲望。人與人之間沒有情感的交流,沒有心靈互動和志趣相投,只有“獵艷”“偷情”“發泄”“刺激”。這種潮流后來甚至發展成所謂的“下半身寫作”。

其次是暴力。一些作品竭力渲染殺人的場面,怎樣砸出腦漿,怎樣砍下胳膊,怎樣割去身體器官,寫得具體入微,讓人毛骨悚然。還有一些作品津津樂道于古代酷刑的行刑過程,夸張地描寫人怎樣被活剮,被剝皮吃心,通過展示恐怖惡心場面來賣弄所謂的文學才華。

色情與暴力的文學過去也有,但嚴格地說那不能被稱為文學,只是車站碼頭兜售的劣等讀物,游走在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地帶,供少數人消遣,讀完就被扔進垃圾桶。如今,地攤寫手的伎倆被一些以精英形象出現的作家效仿,使這種文字堂而皇之地走進嚴肅的文學期刊和出版社,不能不說是對文學的嚴重褻瀆。

這些年,隨著網絡的發展,色情與暴力的文學又在網上泛濫。網絡空間的虛擬性,增強著網絡文學的虛擬意識,也帶來網絡文學的道德倫理問題。點擊率訴求和與之相聯系的付費閱讀,更加刺激了色情暴力文學的生產。如果說紙質作品還有一個過濾程序的話,那么,網絡文學發表的快速和直接,更給一些挑戰道德倫理底線的作品大開方便之門。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背后有兩個驅動力。一是盲目求新的蠱惑,二是市場利益的誘惑。文學界曾流行一種說法,叫做“突破禁區”。這種說法,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是有歷史合理性的,也發揮過進步作用。“文革”時代對文學設立了很多禁區,需要突破。但是,突破還是要有底線的,尤其是道德倫理底線,對此不能作片面的、絕對化的理解。

還有一些作家以創新為名向市場獻媚,誤以為,寫刺激性的作品,滿足有些人的窺私獵艷樂趣,就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事實上,這樣的投機性作品,即便偶爾能夠吸引少數人的眼球,也只能是飲鴆止渴,不可能經久“常銷”。文學與市場不是對立的。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既能在藝術上取得成功,也會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文學與道德密不可分

張江:文學要想表達對人性的理解,需要有強大的道德倫理構建力,文學與道德密不可分。企圖在文學中消解道德,是對文學的社會功能的背離,也在根本上瓦解了文學。對于一個民族而言,文學這門藝術的文化選擇,審美或審丑,與民族的道德倫理取向是一致的。消解道德,就消解了美,消解了文學自身。

劉躍進:從宏觀層面,必須承認,一切文學創作都和道德相關,都在道德建構上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總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進行題材選擇、情節設置、形象塑造,通過故事結構、場景描寫、人物命運,讓人們或感受溫暖、友情、善良,或看到冷酷、暴力、惡毒。道德倫理取向不同,最終對讀者和社會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前者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引人向善,成為推動社會和人類進步的積極力量;后者腐蝕靈魂,敗壞人心,甚至將人推向罪惡的深淵。在現實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都舉不勝舉。有些人因為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鼓舞堅定意志,走向人生的成功;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有害讀物的侵蝕下失足成恨。

這說明,文學在道德體系建構中,承擔著重要職能。文學從來不是個人的私事。表面看來,文學創作是一種個體行為,與公共道德建設無關。但是,個人的創作成果一旦以文學作品的形式發表出來,甚至并未發表,只是在親朋好友間傳閱,它就進入了公共空間,具備了公共屬性,就必須承擔道德建設的義務。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學是人生的教科書。

所以,道德并不是文學的附加,道德與文學密不可分。幾千年的中國文學對此作了最好的詮釋和實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道德擔當和文學實踐,在中國文化中,儼然融為一體,不可剝離。古代優秀文人在創作中對善惡美丑有著極為苛刻的選擇標準,大善者大美,善與美始終是中國文學的主流。

社會在不斷發展,人們在不斷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文學記錄精神的跋涉,煥發人性的光輝,引導道德的風尚,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美好的、正面的、積極的力量,而不應是使人類從文明前行的軌道脫軌的消極的、負面的、墮落的力量。

“純文學”不能“純”掉道德

張江:許久以來,所謂“純文學”,總在不同的場合被標舉,成為文學“去道德化”的理由。這種主張以維護文學的獨立性、純粹性為追求,具有極大的迷惑性。文學是有“文學性”的,并且以其獨特的“文學性”和獨立的形態存在、生長。但是,“文學性”僅僅是形式嗎?且不說形式與內容的不可分割,僅就形式而言,它本身就會有道德取向。“下半身寫作”也可以稱為形式,很明顯,道德隱蔽在這個形式中。以“純文學”的名義“純”掉道德是片面的,是另一種功利。無論怎么純,文學也“純”不掉“道德”。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精彩熱圖

 
 

焦點圖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醫途中 廁所內莫名猝死

格蘭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廠 特警進廠戒備

西雙版納:萬人潑水喜迎傣歷新年 歡騰場面蔚為壯觀

奶茶妹妹與大19歲京東老總最新恩愛照

精彩熱圖

西安一公交司機和貨運司機當街廝打 乘客無語了

中央巡視組海南接訪點 群眾排隊來訪[組圖]

圖片故事:90后入殮師只為留下永恒美麗

南京“棄嬰島”三夜蹲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