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方理財計劃到另類投資項目,我國財富管理市場過去幾年呈現“野蠻生長”。面對這以萬億元來計的市場,銀行、信托、保險、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群雄并起。但在這場理財競跑中,依舊呈現出富人“越理越富”,普通百姓跑贏CPI都難,高收益理財產品仍是富人專屬。
財富管理機構群雄并起
201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100美元,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強烈。
“中國已經進入財富管理時代,財富管理將迎來黃金5年。”華夏基金(香港)管理公司董事長范勇宏說,財富管理機構現在面臨著歷史機遇,市場群雄并起,各類金融機構紛紛“逐鹿中原”。
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小民說:“財富管理的市場規模,目前在35萬億元左右,呈現出銀行、證券、信托、基金、保險五大模式。”
據賴小民介紹,目前,銀行憑借其資源、資金客戶規模的絕對優勢在我國財富管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信托憑借獨特的牌照優勢成為第二大主力軍,財富管理規模在5.6萬億元左右。證券公司資管業務也在迅速膨脹。基金財富管理包括陽光私募、企業年金、專項資管、一對多專戶、PE在內的市場規模去年底超過3萬億元。保險方面的理財資產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
在不少金融業人士看來,如果說過去幾年財富管理是野蠻生長,那么未來行業將會集約化、高效化發展。各類財富管理機構之間互相滲透、從競爭走向競合,一個理財產品可能將集成信托、證券、基金、保險多個資管或者通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