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本名叫安德烈?帕西內蒂(Andrea Pasinetti) ,但是其中文名潘勛卓卻更被人熟知。本是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高材生的他原本可以和普林斯頓的優秀校友們一樣,從政或者進入咨詢公司、投行。然而巧合使得他與中國偏遠地區的孩子們結緣,并讓他選擇從名校肄業,創辦了“美麗中國”——在中國鄉村和城市之間搭起橋梁,尋找缺少教師的農村學校,再尋找中美優秀大學畢業生前去支教。
與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那些從名校肄業開起公司并最終成就商業傳奇的人不同,潘勛卓沒有賺到大錢。事實上,五年來沒有人給他發過一分錢工資。為了工作東奔西走的他甚至經常自掏腰包。
面對身邊人不斷投來的好奇眼神,潘勛卓總是能以一臉輕松的回答打消他們的疑惑。
“我不是個沒有私欲的人。事實上,在過去的五年從個人成長上來說我收獲頗豐,”這位今年27歲的意大利裔美國人這樣解釋。他認準,自己已經找到了此生要做的“偉大事業”。
跟比爾蓋茨、扎克伯格不同,潘勛卓對開公司賺大錢沒什么興趣,他的故事與這些人不太一樣。
一切還得從他當年從普林斯頓大學輟學講起。他刻意遠離了紐約這樣的大都市,卻在中國的偏遠鄉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作為“中國教育行動”也就是現在所知的美麗中國(Teach For China)項目的創辦人之一,潘勛卓從2008年開始就致力于通過自己的教育項目改變那些成長在落后鄉村的學生的命運。
這一國際組織的模式和我過去就熟悉的Teach For America相似而且已經“中國化”:每年從美國和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中招募人才,到中國的偏僻鄉村教書兩年。被招募的人年輕人四人一組,中美各兩個,同時入駐一座學校。
在其位于北京的辦公室,潘勛卓穿著慣常的牛仔褲和T恤,忙于各種會議,幾無閑暇。這就是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中國呆了七年,他說著純正的普通話。
現在,他的項目已經有210名教師,超過三萬名學生受惠于該項目。據他介紹,九月份教師的數量將達到340名,而美麗中國還有一個更宏偉的目標,那就是在2015年派遣達一千名教師去不同的鄉村學校任教。
不過,據潘勛卓回憶,項目走到今天曾面臨諸多的挑戰,事實上連其創建過程也是純屬偶然。
2005年,還在普林斯頓學習的潘勛卓因為學校的一個語言項目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2007年,他再次回到這個地方。
“那時候我對中國的教育和農村環境一無所知。我所知道的僅限于我所去過的那些大城市,”他說。
當2007年底他為學校畢業論文做準備的時候,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很感興趣的潘勛卓終于有機會去中國農村做些社會調研。這也是他第一次深入到中國農村。他仍記得當時所前往的云南臨滄某偏遠山村的一位校長跟他說的那番令他動容的話。據他講,這件事后來也直接促使他創辦了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