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常檢查保障質量
“想賣就賣”,香港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嗎?除了商家的商業道德,還有一個保障奶粉質量的制度——食品安全中心的“恒常檢查”。
食環署介紹,為確保食物符合法例規定和安全標準,食物安全中心會執行恒常食物監測計劃。計劃“以風險為本”,從進口、批發及零售三個層面抽取食物樣本(包括嬰幼兒奶粉),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測試。
2012年,食安中心共抽取380多個奶粉樣本測試,以確保食物符合香港法例規定和適宜供人食用。結果發現,7款嬰幼兒奶粉樣本的碘含量偏低,有可能影響嬰兒甲狀腺功能;另有3款嬰幼兒奶粉的生物素含量不足,1款嬰幼兒奶粉的蛋白質及鉀含量超標,有可能對健康造成風險;其余測試結果都滿意。食安中心已作出公布并跟進這些不合格結果。
記者查詢發現,今年4月食安中心公布的食物安全報告顯示,食安中心共化驗了約600個樣本,包括雪糕、芝士、奶類及奶類制品等,全部結果合格。測試的項目包括:微生物測試(總含菌量、致病原,例如沙門氏菌及金黃葡萄球菌)、化學測試(例如三聚氰胺、防腐劑、獸藥殘余及染色料)和輻射水平測試。
梁嘉聲介紹,目前香港的食品安全問題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統轄。食環署分為兩部分,一是有關食物安全,另一個是環境衛生。環境衛生部分的工作包括給食品廠、餐館等發經營牌照,還負責巡查衛生標準。
梁嘉聲說,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都是在農場、工廠的源頭監控,而香港的食物,超過九成都是進口的,無法監控源頭,必須靠市場抽查。每年香港要抽檢6萬多個樣品,比例極高,檢測的參數也非常多。
食安中心的人會去市場上買食品回來檢驗,只要有食品售賣的地方,他們都可能去?;瘜W部分由政府化驗所負責、微生物部分則由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檢驗,有檢驗結果后就交給食安中心判斷、執法。
營養成分尚無標準
市場開放,進入自由,監管嚴格,違法必究,是香港嬰幼兒奶粉零售市場的特點。不過,香港奶粉市場監管也有需要改進之處。
比如,香港《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沒有特定的法律條文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組合做出規定和標準。食物安全中心此前調查發現個別嬰兒配方奶粉碘含量不足,正是突顯了有必要盡快規管相關產品。
針對這一漏洞,特區政府已經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并考慮國際做法,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產品和食品制訂立法建議,規管范圍包括嬰兒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組合和營養標簽。
為收集公眾意見,政府已經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咨詢。回應者對立法建議大多表示支持,部分回應者還促請政府盡快把建議通過成為法律,保障嬰幼兒的健康。目前,政府正著手草擬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食品與環境衛生署發言人說,嬰兒配方奶粉是嬰兒出生后前幾個月,除母乳外惟一賴以全面滿足營養需求的食品。因此,政府必須確保嬰兒配方奶粉有恰當的成分組合和充足的營養。另一方面,嬰幼兒食品所附標簽上提供的營養資料,也有助家長為子女選擇食物時有所依據。
政府咨詢文件列出的建議規管方案包括,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引入食品法典委員會訂明的營養成分組合規定,特別是其能量值及各有關營養素含量,必須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指定的水平范圍,并為嬰兒配方奶粉引入營養標簽規定,要求這些產品列出食品法典委員會訂明這類產品須包含的能量值和營養素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