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永恒的召喚——雷鋒精神世紀交響曲
哪里是第一個音符的起點?
岳麓山畔,湖南望城。
歷史的旋律在這里回響。
穿過一片漂亮的現代住宅區,我們走進簡家塘的一座茅屋。
72年前的那個寒冬,當雷鋒在這里發出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便陷入苦難的深淵。
相繼失去五位親人的他,7歲時,已是孤兒。
絕望中的苞蕾,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陽光雨露。
雷鋒怒放了!
曾擔任過望城縣委副書記的85歲的趙陽城,給我們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雷鋒的場景——一個16歲的活潑少年,背著行李,蹦蹦跳跳穿過秋天的田野,歡笑著向他走來。
1958年秋天,在縣委當交通員的雷鋒報名去鞍鋼當工人,臨行前他想把原名“雷正興”改為“雷峰”,趙陽城和大伙兒商量:叫“雷鋒”更好一些——“到鞍鋼打沖鋒”。
趙陽城把雷鋒送到湘江碼頭。
湘江北去,少年遠足。依依不舍之余,趙陽城久久佇立在江邊,望著那遠去的背影,他怎會想到,“雷鋒”這個名字,將成為一個國家的永恒記憶?!
輕輕翻開雷鋒的日記,他的情感思緒觸手可及。
——“深夜11點鐘了,天突然下起雨來了。建筑焦爐工地上,還散放著7200袋水泥。雨越下越大……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脫下了衣服,搶著蓋在水泥上……回憶自己為國家、為黨做的一點點工作而高興。”
——“今天我從營口乘火車到兄弟部隊作報告,下車時,大北風刺骨地刮,地上蓋著一層雪……我見到一位老太太沒帶手套,兩手捂著嘴,口里吹一點熱氣溫手。我立即取下了自己的手套,送給了那位老太太。他老人家望著我,滿眼含著熱淚,半天說不出話來。一路上,我的手雖凍得像針扎一樣,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愉快。”
……
活著,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詮釋著自己的生命價值。
有人在戰場上橫掃千軍,有人在商業王國中縱橫捭闔,有人在科技高峰叱咤風云。
雷鋒并沒有這樣的驚心動魄和波瀾壯闊,但他卻在一件件小事中,在平凡的道路上,尋找并找到了人生價值目標,以短促而激越的音符,回答了那古老的重大命題——
“人為什么而活著?”
有限與無限,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這三組矛盾,一直困擾著人類。
從這個命題出發,人們尋找的答案各不相同。
雷鋒,一個普通的士兵,這樣認識有限與無限的問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這個普通的士兵:“我看過雷鋒日記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點哲學。”
一個普通的士兵以最樸素的認識,以最平凡的行動,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
“把自己當做啄木鳥吧!用辛勤而艱苦的勞動,為萬木除病滅害,使樹木長得挺拔參天……”他熱情謳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