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久久综合-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香蕉久久久久-久久网站视频-久久网免费

  首頁|快訊|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網球|高爾夫|排球乒羽賽車田徑水上臺球棋牌|體彩|愛運動|酷圖|明星|專題
中國在線>體育頻道>聚焦
從姚明到林書豪——職業籃壇的東方面孔
2012-02-29 09:45:31      來源:新華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好友
  分享按鈕

從姚明到林書豪——職業籃壇的東方面孔

姚明與林書豪合影(資料圖)

林書豪和姚明,分別作為籃球場上的后衛和中鋒,是這項運動的南北兩極。

2米26的姚明和1米91的林書豪,身高相差35厘米,他們國籍不同、信仰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教育經歷不同、最初打籃球的動機和目的不同、走過的籃球之路不同、進入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方式更是天壤之別……

但是,他們在職業籃球的最高競技平臺上,用華夏子孫共有的品行和個性,刻苦、堅韌、聰穎、謙虛、正直和寬容,實現了自己的籃球夢,以卓爾不群的東方面孔,贏得世人的尊重和贊賞,譜寫了令人驚嘆的傳奇。

黃皮膚的籃球夢

1995年,北京大學前體育部主任管玉珊老先生曾在籃球傳入中國100周年紀念會上,宣讀過一份給國際籃聯的信。

信中說,籃球是一項從腳尖到指尖的全身運動,集合了田徑的跑跳、體操的靈巧和難度、游泳的柔韌和協調、射箭的精準和細膩、棋類的智慧與大局觀、柔道與摔跤的對抗與勇氣、團隊的協和與配合。既要有全隊風格,又要有個人特長,是一項適合全世界各個民族和地區的完美運動,每個地區的籃球都可以打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姚明和林書豪用他們在NBA掀起的熱潮,證明了管玉珊的見解——亞洲人也可以用不同于非洲裔美國人和歐洲人的風格與打法,成為NBA的一流中鋒、一流控衛,讓籃球百花齊放。

他們已經實現的夢想,激發起億萬華人青少年和亞洲青少年的籃球夢。雖然并非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但是追夢的過程已經是享受和自信。

美國總統奧巴馬稱林書豪的故事是一個傳奇,“超越了這項運動本身”。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和克林頓也曾稱贊姚明為典范。從姚明到林書豪,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塑造著中國人和海外華人的嶄新形象。

林書豪說:“有一些偏見認為亞洲人比較缺乏體力,不能打籃球。我覺得亞洲人在體育方面還有很多沒有被肯定。”

28歲的北京青年王一鵬身高1米65,當年曾入選北京魯迅中學初中校隊,姚明入選NBA曾經讓他很興奮,很為中國人自豪,但和姚明在身高上的巨大差異還是讓王一鵬有些距離感。10年之后,林書豪再一次喚醒了像王一鵬這樣的業余籃球愛好者心底沉淀了很久的夢想。

王一鵬說,“林書豪的成功說明,在正確的模式下,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有可能。網上一個很久不打籃球的哥們說,看完林書豪,明天就要去打籃球。”

國際體育流派眾多,不同民族運動員的特長項目不盡相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亞洲人更適合技巧性運動,在身體對抗激烈的足球和籃球等項目相對弱勢。但是,姚明的成功證明,亞洲人同樣可以和世界優秀選手對抗,而林書豪在紐約尼克斯隊20天內刮起的“林瘋狂”更讓人認識到,亞洲人不需要超常的身高也可以打出賞心悅目的籃球。

在林書豪風靡美國的同時,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很多已經變成停車場的籃球場上,孤零零的籃球架下,僅剩的幾平方米空間,總有孩子在運球、起跳、投籃。

無籃球,不時尚。根據NBA(中國)公司獲得的調查數據,在今天的中國,23歲以下的城市青少年中,有75%的人喜歡打籃球、看籃球和談論籃球。籃球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個性體現。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擁有自己的夢想,開始享受實現夢想的權利。努力成為籃球明星、網球明星、電影明星、鋼琴明星,去環球旅行和嘗試拯救遭受不公正待遇的鯊魚和熊……擁有夢想的中國人,正向全世界展示多彩多姿的民族個性。

默默堅守的勵志傳奇

如果說姚明的成功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籃球之夢,林書豪的一鳴驚人更像是一個華人版的美國夢。

林書豪出生在美國,父母祖籍在中國。身材不高的林書豪父母,都喜歡籃球并鼓勵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去打籃球,但是他們身邊的朋友們也許并不曾奢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籃球明星,讓子女上哈佛、讀商科、做高管是傳統華裔父母更關心的事情。

林書豪喜歡打籃球,但是開始并不被籃球名校看好。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并不相信亞裔后衛能夠和“跑跳能力很強”的美國非洲裔后衛抗衡。

林書豪心有不甘地去了籃球C級水平的哈佛大學,率領一群同樣默默無聞的隊友,用團隊籃球的打法,使哈佛大學64年來首次打入全美大學生籃球聯賽的64強決賽圈,成為美國大學籃球史上的一大新聞。

如今在NBA的經歷,仿佛是他從高中到大學經歷的又一次重現。當紐約尼克斯隊的兩大主力、兩大后衛都因傷、因事缺陣的時候,這支球隊就像當年的哈佛大學隊,林書豪有了可以主宰比賽、策動進攻的機會。在別人眼里,林書豪是好萊塢災難片中的救世英雄,而對他自己而言,這就是他事業起步的最初模式。林氏籃球的“美國夢”充滿了默默堅守、永不放棄的傳奇色彩。

林書豪說:“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媽媽的一些朋友會告訴她說,讓我打籃球是浪費時間。她受到批評,但是還讓我打,因為她看到我打籃球時很快樂,她希望我快樂,所以支持我所做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我進入哈佛后,那些過去批評我母親的朋友反而來問她,他們的孩子應該做什么運動才能進入哈佛。”

因為熱愛,打籃球才有快樂。熱愛籃球的林書豪曾被球探低估、被球隊放棄、在朋友家的沙發中棲身、在非保障合同還剩兩天的時候一戰成名,再戰傾城。林書豪憑著熱愛堅持自己的夢想,又用實力抓住了終于來臨的機遇。

夢想需要堅持!堅持是姚明和林書豪成功的共同特點,在參加NBA選秀之前,姚明在電腦首頁上寫下“keep working hard!(不斷刻苦努力!)”。

在中國很多人認為2米26的姚明是天生的籃球運動員,但是在美國籃球專家的信條里:身高超過2米20的人是不適合打籃球的,因為人體結構在超過2米10之后,身體重心就不適合快速奔跑了,更別說變向、轉身和滑步。

所以姚明和林書豪的成功,并不是靠身高優勢和跑跳素質,對于姚明來說身高甚至是一種缺點。也許你的身體條件并不如何出眾,也許你的膚色看上去更像書生而不是體育明星,只要堅持不懈,有一顆熱愛籃球的心,你一樣能取得成功。

僅以一名NBA球員而論,林書豪和姚明一樣,在成名之后,他們的跑跳能力、臂展、靈活性等身體條件方面也不能和非洲裔美國明星如奧尼爾、科比、詹姆斯和韋德相比,依然有人認為姚明和林書豪的成功中有“估值偏高”的因素。但是,林書豪的哈佛生身份、亞裔背景以及正面、積極的球場內外形象不僅填補了姚明退役和易建聯低迷形成的NBA華裔明星缺位的空白,也滿足了美國中產家庭對于青少年勵志偶像的需要。作為一名體學兼優、團結合作、無私分享、努力不懈、謙遜低調的球員,林書豪能夠成為不同族裔、不同背景青少年的榜樣。

中國籃球的未來之夢

現在有不少人在問,什么時候中國也能培養出自己的林書豪?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中國籃球就以出后衛和前鋒聞名,“小、快、靈”的風格正是以錢澄海、楊伯鏞以及后來的吳忻水、宮魯鳴為代表。他們都有林書豪的特點,只是那時候的中國籃球鮮有和世界強隊抗衡的機會。

中國籃球的第一代國家隊主教練牟作云,畢業于籃球誕生地美國麻省斯普林菲爾德學院,是籃球創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學生,中國籃球的起步僅比美國籃球晚4年。上世紀50年代指導中國男籃抗衡世界強隊的主教練陳文彬曾是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生,他的著作集《探索中國籃球發展之道》主要思路就是“積極主動、快速、靈活、準確、多變”,這依然是今天世界籃球的潮流和趨勢。新中國籃球的崛起和奠基,主要依靠上世紀50年代一批來自大學的球員和教練。

在體育和教育一體化的美國脫穎而出的林書豪,是典型的“中國原料,美國制造”。他的成功之路,對中國籃球和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也是很好的啟示和借鑒。

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迄今為止中國人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的絕大多數金牌,得益于上世紀50年代建立的封閉式、缺少足夠文化教育的專業集訓體制,在林書豪之前闖蕩NBA的姚明、易建聯、巴特爾都是在這種體制下成長起來的。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林書豪有著和大多數中國籃球選手同樣的身體條件,在他成功之前,恐怕沒人會相信一個華人運動員能夠實現哈佛畢業生和NBA明星兼得,而且是在競爭最激烈的組織后衛位置上。

在體教一體的美國,依林書豪模式成長起來的籃球及其它項目的運動員比比皆是。美國雖然沒有類似我國的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但是全美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每年舉辦80種以上不同項目的全國聯賽,滿足學生對不同項目的愛好和參與,相當于我們國家的全運會、城運會、青年錦標賽和大學生運動會的綜合體,而且隨學歷年同步舉行。對于各項目的運動員而言,數、理、化和文、史、哲的文化課與他們的競技表現同樣重要,文化課不及格往往會失去訓練和比賽的資格。

姚之隊的負責人、和林書豪同樣有著美籍華人背景的章明基說:“美國是一個體育明星輩出的國家,林書豪只不過是另外的一個。林書豪不是一個個體現象,很多美國小孩都像他這樣,球打得好,書也讀得很好。林書豪給中國籃球界最大的借鑒和思考是他的成長軌跡。把籃球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去培養,這跟花很多時間逼著小孩去做一件事是不一樣的。”

為什么中國沒有出現成長經歷跟林書豪相似的球員?“這跟體育在教育體制里面的地位有關系。林書豪是從小就喜歡籃球,不斷追夢,在很大程度上他打的是‘精神籃球’。其實,在中國想追夢的小孩也有很多,應該給他們提供追夢的環境和機會,”章明基說。

前任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李元偉也和章明基有著同樣的觀點。他說,現在中國喜歡籃球的青少年很多,但缺的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環境、競爭氛圍和年齡梯次互相銜接的體系。

“構建這么一個體系不能光靠政府,缺少社會、市場這塊是不行的。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基礎,除了原有的體校、青年隊體系還在發揮作用外,大學生以及高中、初中學生的聯賽也有了,只不過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相互之間的銜接也需要加強,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

籃球是誕生在美國校園的一項運動。1891年,發明了籃球運動的奈史密斯博士說過:“籃球的本旨是強身健體、凈化頭腦、崇高靈魂。”籃球一開始就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

姚明與林書豪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林書豪會參加姚明舉行的慈善賽,姚明也會分享林書豪每場比賽之后的心得。同為龍的傳人,他們可以用英語談得非常投機,林書豪把姚明稱作自己的導師,而姚明從來都謙稱無法給書豪任何建議。

在談到兩人成功的共同點時,姚明意味深長地對新華社記者說:“愛好是一切的原動力。促我能夠堅持的,更多的是愛好。任何教育手段和集訓方式,都不應該太功利。教育是人自身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方法。如果是功利地去追求,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姚明重返校園,林書豪厚積薄發,這些都為處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國體育和中國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打開了通往未來的一扇門。

不斷改革的中國體育,將來一定會出現像林書豪這樣體學兼優的“雙核”戰士。但體育的至高目的是為了讓擁有夢想的青少年有機會享受體育的樂趣,而中國的競技體育也會因此擁有更加牢固的基礎。實際上,體育“強國之夢”的最高境界,絕不是永遠雄居奧運會金牌榜首,而是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體育的教育和體驗,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優秀公民。

來源:新華網(記者 徐濟成 王鏡宇) 編輯:寧波

新聞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