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有內地旅客向該報投訴,指早前在尖沙咀一家中藥材店內,被未有提及計算單位的店員口頭游說購買"500港元花膠",但在花膠切碎后,被索價8000港元,懷疑被店員"以斤變兩"的手法欺騙。該報調查發現,這種情況并非單一例子。
一位內地旅客告訴香港《文匯報》,早前到尖沙咀海防道某中藥材店購物時,被店員游說購買花膠(海產品),初時店員表示店內花膠只售500港元,但期間卻從未有提及任何計算單位。當時事主誤以為花膠賣500港元一斤,認為香港的購物聲譽良好,相信即使被騙,500元亦只屬小數目,所以決定購買一斤并以信用卡簽賬。店員在事主首肯后,隨即將花膠切碎并進行包裝。
不過,在事主簽收信用卡單據時,卻發現已被店方收取8000港元,與原本500元的預算相差甚遠,故即時質疑店員有關花膠的售價是否500港元一斤。然而,店員解釋稱,500元是每兩價錢,若以香港"一斤十六兩"的方式計算,每斤花膠總值8000港元。由于懷疑被店員以"斤變兩"的手法欺騙,事主要求退款,但店員卻聲稱,花膠已被切碎及包裝,故不能退款。
雖然事主心有不甘,但為了息事寧人及趕上回程車期,在百般無奈下向店員支付高昂金額,并打算在回家后向有關機構投訴。但結果卻發現,事主不但在店內被騙,手持的單據也沒有標明有關店鋪名稱,讓再次被騙的事主追溯無門。
《文匯報》記者11日在尖沙咀一帶,也發現有內地旅客聲稱購買每斤268港元花膠,但購下一斤半的花膠切碎后,被索價4000港元,與店員幾經爭議后,終付2000港元息事。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提醒,有關店鋪可能已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消費者若懷疑被騙,應即時報警求助。 香港旅發局發言人表示,旅客在港購買中藥材及參茸海味時,應查明商品單價及重量的計算方法,并多走幾家店了解格價,同時在付款前必須查驗貨品及查核單據,一旦發生糾紛應盡快向各相關機構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