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語文,差錯幾何?
《咬文嚼字》公布2012年名家博客語文差錯情況
著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11日揭曉“2012年圍觀名家博客”活動結果。12位被“咬嚼”的名人當中,周國平、郎咸平、方舟子語言文字差錯較少,位列差錯率“榜尾”;而收藏名家馬未都與“80后作家”韓寒、郭敬明則差錯較多,排名差錯率“榜首”。
“和傳統媒體不同,網絡上的名家博客屬于‘自媒體’,沒有中間的編輯環節,因此它們事實上反映了社會語言運用的真實水平。”《咬文嚼字》總編輯、知名語言文字專家郝銘鑒認為,眼下網絡語文對于社會語文生活的輻射力越來越強。粉絲數量龐大的名人博客,對社會語文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超越一家報紙。而從“圍觀”結果來看,網絡語文的混亂“名人”難辭其咎。
12名人遭“咬嚼”,語文“過關”者寥寥
據悉,2012年《咬文嚼字》共選取了新浪網上的12位知名博主,每月“圍觀”一人。首個被“咬嚼”的是方舟子,緊隨其后的是郭敬明、韓寒、黃健翔、郎咸平、李承鵬、李銀河、馬未都、錢文忠、徐靜蕾、鄭淵潔、周國平。整個“圍觀”活動歷時一年,吸引數萬網民參與,共對12位名家提出了11萬余條(含重復)差錯質疑,最終語言文字專家組認定了其中538條差錯。
根據“圍觀”結果,著名學者、散文家周國平的文字很嚴謹,他的博文差錯率僅為萬分之零點七,對語言文字的嚴謹使用令人嘆服。緊隨其后的是財經名人郎咸平,差錯率也在萬分之一以內。
據悉,業內對出版物文字差錯檢查所設定的“合格率”為萬分之一。這意味著,12名博主中僅有兩人語文“過關”,其余人表現均有欠缺。
“網絡名人”低級差錯多、知識性差錯多
從“圍觀”結果來看,不少“網絡名人”寫博客往往信馬由韁,對待語言文字態度草率,造成了許多低級差錯。
例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把“寒暄”誤成“寒喧”,“股掌之間”誤為“鼓掌之間”;微博女王徐靜蕾把“生僻”誤為“生癖”,“剖腹產”誤成“拋腹產”;韓寒把“見人不救”誤成了“見人不久”;李承鵬把“日理萬機”誤成了“日理萬基”;馬未都把“遣唐使”居然寫成了“譴唐使”……可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此外,錢文忠把管仲的“倉廩實而知禮節”當成了孔子名言;韓寒把水域只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鄱陽湖說成“幾萬平方公里”;郭敬明說“太廟”在“天安門的后門”;馬未都稱《康熙字典》有五萬余字等,都屬于“貽害”更大的知識性差錯。
網絡語文混亂,名人應率先垂范
《咬文嚼字》為何耗時一年“咬嚼”名人博客?郝銘鑒對此解釋稱,這些網絡名人“生活熱情高,博客受眾多,社會影響大,具有巨大的社會引領作用”,以這些人為目標,是希望他們率先垂范,為網絡語文的規范運用樹立榜樣。
他表示:“網絡語文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漢語的發展方向。眼下我國網絡語文空前繁榮,也空前混亂,呈現出一種語言文字應用領域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亂用文字的人多了,好像也成了‘約定俗成’,成了法不責眾……但如果網絡語文持續混亂,漢語的精致優美就會遭到破壞。長此以往,漢語的表達和交際功能就會受到損害。”
名家博客遠高于萬分之一的語文差錯率,引起了語言文字專家們的警覺。網絡語文差錯泛濫,甚至連一些被公眾視為學識“淵博”的名人也難以避免。
《咬文嚼字》副總編黃安靖對此分析指出:“第一、網絡沒有傳統媒體的編輯、校對環節,無法對語文差錯進行過濾;第二、網絡寫作沒有門檻;第三、一些網絡寫手對語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寫作態度極為粗疏,甚至到了隨意糟蹋祖國語言文字的程度。”
郝銘鑒呼吁說,一方面,網絡上影響力巨大的名人應該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重視語言文字的規范應用。另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應關注網絡上的語文運用,探尋引導網絡語文規范運用的有效途徑。
《咬文嚼字》編輯部介紹說,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遭到“咬嚼”的眾多名家已經紛紛表態“認錯”,表示要肩負起對漢語的使命感和對公眾的責任感。差錯最多的郭敬明“自我檢討”說:“今后自己在寫博客時會更慎重一點,希望能對青少年讀者起到比較好的示范作用。”方舟子表示“即使寫發在網上的文章也會更加注意”。韓寒說:“我以前經常寫完不檢查就直接發布,這讓我出過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監督,讓我對文字更有責任感,我很感謝他們的工作,愿意在今后的寫作中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