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
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我們不能忘記一項基礎性工程,那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首先要求經典著作文本的中國化。正是中國的翻譯家——中國的“普羅米修斯”近百年不懈地努力,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資源、理論基礎、源頭活水。
7月28日下午,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為題,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從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編譯事業的角度,對黨的理論創新進行了探索。
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會面的“機緣巧合”
——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力量和中國共產黨的理論自覺
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只是傳入中國的諸多理論和思潮中的一種,而中國共產黨也只是當時各種政黨組織中的一個政黨。追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究竟是什么機緣巧合,讓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會面?
衣俊卿表示,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會面具有歷史意義,它改變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
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會面的這種機緣巧合,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論力量。第二個方面,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論自覺。
馬克思、恩格斯畢生創造的偉大理論——以人類解放為宗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從歐洲向世界各地傳播,從理論走向實踐的。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傳到了古老的華夏大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至少有三個渠道:日本渠道、法國渠道、俄國渠道。這三個渠道,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理論的強大力量。
然而,一種理論要有力量,還必須有一個很重要的載體,那就是踐行、傳播它的主體。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源于她不同其它政黨和組織的特殊性——一種高度的理論自覺。從一開始,她就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站在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高度,尋求最先進的理論,以改變現實的中國社會。
“所以,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的會面,真正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選擇。看起來有偶然性,實際上有很深刻的必然性”,衣俊卿說。
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
——源于馬克思主義闡釋世界的理論力量與其改造世界的實踐力量
衣俊卿說,我們年輕的共產黨人,一開始就有特殊的理論自覺,她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經驗教訓的一種總結。
19世紀后半葉到20世紀初,中國面臨救亡圖存的困境。而此時,一直讓我們中華民族深感驕傲的、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它趕不上急速發展的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體系的急速擴張。傳統文化式微,必須進行根本的轉變,否則難以適應這個新時代的要求,難以真正拯救中華民族。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義和團運動在不斷地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而抗爭,但是終究由于缺少先進的理論指導而失敗。
此時,中國傳統文化又無法作為國人安身立命的支柱,難以給國人提供一種精神文化支撐。
所以,必須尋找一種最先進的理論。
當時傳入中國的各種各樣思潮中,只有馬克思主義一方面展示著一種理論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呈現出一種實踐的力量。
所謂理論的力量,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能給人類社會提供未來的世界圖景,確實是很有說服力。因為它把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的這種追求與價值關懷,同它所揭示的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緊密結合起來。所以,它有很強的邏輯力量,能征服人,這是一種理論的力量。
同時,馬克思主義已經開始顯現出實踐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我們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正在變革一個舊世界,這是其它理論所不具有的一種品格。
所以,我們年輕的共產黨人,在總結中國近代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并把它作為自己一直堅持不變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