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20日報道:怎么才能吸引更多外國京劇迷呢?畢竟他們在觀看京劇時即便為優雅的戲服、扮相和多姿的動作而喝彩,卻對演員唱的是什么一無所知。
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孫萍的回應讓人充滿希望。由她牽頭,一個具有開拓性意義的項目正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計劃將100部京劇經典劇目翻譯成外語。
孫萍介紹,這個項目旨在讓外國觀眾更容易了解京劇的全部表演藝術,不僅提供劇目的字面意義上的翻譯,還會對京劇表演藝術如戲服、不同角色的典型扮相、劇場敘述以及演員的象征性動作給予解釋。
京劇興起于18世紀末期,是一種綜合了音樂、聲樂表演、啞劇、舞蹈和雜技的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形式。
孫萍說,從她在包括耶魯大學在內的多所國外高校豐富的執教經驗來看,京劇具備了拓展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素和條件。
“許多外國人目眩神迷于京劇與他們自己的國家藝術形式迥異的奇特風格。”孫萍說。
她認為觀眾從這些京劇劇目中了解了很多中國傳統和核心價值,比如忠孝節義。
孫萍說他們的努力將不僅局限于劇目名錄上所說的百部京劇,并且希望系列翻譯作品能收入圖書館,成為中外大學藝術類學生的教材。
孫萍介紹道,現在所有被選中的劇目名單已經完成,系列的第一卷,包括10部精心挑選的名作,將在年后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出版發行。
這10部京劇包括《楊門女將》、《白蛇傳》、《秦香蓮》和《野豬林》。
孫萍說第一卷將包括各種不同的京劇類型,既有傳統劇目也有當代劇目,展現所有5種經典角色——生旦凈末丑。
她稱這卷書將成為京劇中的《哈姆雷特》,是這一領域中第一本戲劇著作。
一支專門的團隊將致力于確保劇本的準確翻譯,而孫萍將負責更艱深的工作,論述表演理論和對藝術進行文化鑒賞。
這一系列的每一卷都將包括中英文對照的10部劇目,以歐美國家的讀者為主要受眾,之后甚至會以包括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在內的多語種形式向更多國家推廣。
北外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李又文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學校對這一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并將對招募杰出的外國教職員工給予重要支持,為這一項目的實施提供專業經驗。(中國日報記者 陳佳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