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9月16日報道:人才問題是孔子學院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這樣告訴《中國日報》記者。
院長和教師是保障孔子學院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王永利在接受記者的專訪時說。
“優秀的教師可以讓漢語課程更具吸引力,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更容易接受。”
他還說,孔子學院是中外合辦,外方院長要對中國有所了解,中方院長和老師也應該多了解外國。
王永利是在全英孔子學院年會結束后接受記者專訪的。英國時間9月14日下午,這次年會在倫敦舉行,會議以“孔子學院在英國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吸引了近170位與會者,其中包括孔子學院在英國各地的院長和老師。
孔子學院自2004年成立以來,在全世界發展得非常迅速。王永利坦言:“發展之快,超出我們的預期。”他透露,截止2011年7月,全球共有103個國家開設了350所孔子學院和430個孔子課堂。
王永利說,中國經濟發展,世界關注中國,可是從那里入手去關注是個問題,外國的電視上常有對中國的負面報道,但通過孔子學院,很多人了解了中國的文化??鬃訉W院還組織一些外國的學生和老師去中國,讓他們了解中國,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他們會影響更多的人。因此,孔子學院在擴大中國的影響力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現在看來,王永利認為,孔子學院的發展模式得到了廣泛認可,目前,世界各地還有260多所大學和學院正在等待批準他們希望設立孔子學院的申請。
但王永利同時承認,孔子學院的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比如可持續性,作為中外合辦的孔子學院,外方也要長遠考慮,不能只依賴中國,不能一蹴而就;比如說如何確保教學質量,應該讓孔子學院的活動、課程更吸引人;比如說漢語的教學法,在中國可能適用,但在不同國家是不是合適,這都需要不斷摸索和提高,因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思維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孔子學院去不斷調整。
另外,教材也要因地制宜,要本地化?,F在,漢辦和孔子學院已經有45種語言的教材和工具書,但是不是都能完全適合當地,也有一個過程。
王永利強調:“漢語教師們應該使用新技術和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讓漢語教學更富有成效?!?/p>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出席了全英孔子學院年會,他在演講中提到,要保障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確保有支持它發展的持久且雄厚的基礎。他還強調“我們絕不應該停止探索能促進孔子學院繼續發展的更好途徑”。
“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資源共享和最優教學方法的傳播是當務之急。訓練當地教師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眲悦髡f。
現在,在整個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共有17所孔子學院和57個孔子課堂。正是孔子學院在英國產生的不俗影響,才使得英國國會議員,下議院財政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奈杰爾·伊文斯這樣評價,“孔子中心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在于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和她的歷史,更是保證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世界交流的不斷增多,全球各地的漢語學習熱度和需求也在急速上升。
借鑒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推廣本國語言的經驗,中國自2004年起,成立了非營利的、旨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漢語的公共機構——孔子學院。
國家漢辦,即孔子學院總部,是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致力于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發展多元文化。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9/16/content_1371205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張春燕 編譯 劉亞文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