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8日報道:和男性相比,女性在科學探索之路上往往走得更為艱辛。任詠華教授表示,若沒有她的家人的全力支持,她不會取得今天的成績。
現年47歲的任詠華是中國香港大學教授,憑借其在發光材料和太陽能創新技術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她與來自其他國家的4位女性于3月3日晚在巴黎共同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頒發的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任也成為繼中科院院士李方華教授(2003)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2004)之后,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女性。
諸如太陽能之類的可再生能源為無限使用能源帶來了曙光,但也有一系列相關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太陽能電池的低效以及它的價格過于昂貴。而任教授和她的同事們試圖研制出一種新型發光材料來克服這些難題。
“人們總會覺得搞化學的都不是好人,其實我們都品性純良,”任詠華用調侃的語氣說道。
對于任詠華而言,化學不僅是一項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她從小就對宇宙的奧秘和自然界五彩斑斕的顏色充滿好奇,長大后便選擇了化學專業,從此一心從事研究工作。
“化學的魅力之一,在于你可以創造新的化學物質。在我眼里,化學家就是藝術家,思如泉涌,妙手生花,”任詠華說。
任詠華對于自己獲得了家人的支持深感欣慰。她的父親,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一名教授,在她孩提時代就鼓勵她追逐自己的夢想。她的丈夫麥成達陪她出席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的頒獎儀式,對她的工作也是鼎力支持。
“如果沒有我先生的理解,我不敢想象我該如何繼續我個科研工作,”任詠華說。“我經常在實驗室徹夜工作,而他總是在外面靜靜地等著我。”
任詠華在香港大學獲得了本科和博士學位。在1999年擔任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之前,她還曾執教于香港城市理工大學。2000年-2005年她在港大擔任了兩屆化學系系主任。
38歲時,任詠華當選中科院院士,是目前中科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一員。她還于200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曾獲得2005-2006年度英國皇家化學會世紀金獎。
2011年適逢已故波蘭裔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獲諾貝爾化學獎百周年,同時也是國際化學年。居里夫人至今仍被當代女科學家視為楷模。
“盡管我們鼓勵女性從事科研工作,但目前高端科技領域的女性為數甚少,” UNESCO總干事博科娃女士說。
根據UNESCO最新的報告,對男女提供平等教育機會的國家在全球不足百分之四十。三分之二的國家在初等教育制度上都存在著性別歧視的問題。而教科文組織統計學研究所(UIS)的統計顯示,至2015年,仍有半數國家無法實現男女教育平等。
盡管在高等教育階段,男女所獲得的機會較為均等。但對想投身科研的女性而言,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層次卻并非易事。
根據UIS的調查,全世界的女性科研人員不足百分之三十,這一數字顯示了一些地區可能存在的性別歧視。該報告之處,盡管在過去的五年中,發展中國家的科研人數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但這其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卻極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在1998年設立,每年在全球不同地區評選出五位杰出女科學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有200多位女科學家獲得了資助。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女科學家的涌現使得亞洲地區女性科研人員所占的比例得到了提升。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在去年于中國召開的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第四屆大會上說道,“對于女科學家的歧視在中國還是普遍存在的,女科學家理應獲得更多平等的機會和支持。”
作為一名女科學家,任詠華認為男人和女人不論在智商還是能力方面都沒有什么大的區別。“只要有激情,全心投入,并持之以恒,人都可以成功,不論性別和背景。”
任詠華說一些女科學家迫于家庭的壓力,常常放棄了自己的科研事業。“對女人而言,要想在科學界有所成就,必須得到家人的精神支持,”任詠華說。“我的岳母和我的丈夫幫我照料了很多家務,使我能安心做我的研究。”
“我有兩個女兒,孩子們都還小。現在說她們是不是也想當科學家還為時尚早。但我總是鼓勵她們堅持自己的想法,要有決心,不畏失敗。這是我給她們的建議,做到這些她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頒獎典禮上,任詠華也對她同事的支持表示了感謝。
“這個獎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也是對我的同事,我的學生,還有中國——我的祖國的嘉獎。”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1-03/08/content_12132286.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王儒 編譯 孫力 編輯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