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25日報道:自2008年以來,全國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增加了64% ,并且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孔祥俊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說。
截止2010年11月份,全國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為39913件,而2008年僅為24406件,同比上升了64% ,2009年全國法院審理的相關案件的數量為30626件,孔祥俊本周一說。
在今年審理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著作侵權案件為23304件,同比上升了59.59%,專利侵權案件為5273件,同比上升了27.24%,商標案件為7617件,同比上升15.13%,涉案金額達到63.89億元, 孔說。
同時,1057 件為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不包括涉臺港澳案件),占審理總量的3% ,同比2009年上升了2.4%,他說。
孔介紹,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人民法院知識產權的審判工作面臨的新類型案件和疑難案件逐漸增多,審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專利和商標的案件涉及對市場的爭奪,牽涉的利益越來越大,法院的判決有時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和方向,”他說。
除此,許多案件專業性強、技術復雜,專業技術問題的查明成為解決案件的關鍵所在,“例如,有的專利侵權案件涉及到生物、化工、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要求審判人員了解相應的技術背景。網絡著作權案件也逐漸增多,技術性也越來越強,熟悉網絡技術知識已成為對相關審判人員的基本要求。”他說。
孔說,人民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涉外案件的比重逐漸加大。這些案件主要涉及跨國公司在專利、商標領域方面的爭議,爭議數額巨大、甚至涉及企業的生死存亡問題,國內外關注度很高,“涉外案件很多都涉及到國外企業的核心知識產權、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涉及企業的核心利益也越來越大,我們的審判標準倍受國外的關注,” 孔說。
“我們審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增多,并非簡單的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增多,而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經貿交往的程度進一步深入,國內企業也有自身發展的需求,保護自身知識產權發展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他說。
“并且,這兩年有個趨勢,國內企業起訴國外企業的侵權案件有所增加,而且勝訴的情況也增多了,”孔說。
我們鼓勵國內的企業創新,并非所有的山寨產品都存在侵權問題,他說,“一般的模仿沒有問題,還是允許的,畢竟模仿可以促進進步,但被模仿的產品如果有注冊商標權、專利權等相關權利,就不能模仿,這容易構成侵權,”他說。
他說,關于近年來網絡盜版與侵權猖獗的問題,網絡環境下渠道暢通,年輕人喜歡成本低、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網絡侵權問題越發頻繁,“法院會通過個案判例來歸納、總結,來進一步完善法律上的條款,界定相關的經營主體是否構成侵權,對于那些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賣假貨的人,應該認定其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法院一直面臨著對新問題、新情況的歸納和總結,不斷在知識產權權利人、傳播者以及社會公眾之間尋求利益平衡。”
孔說,我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與快速增長的知識產權司法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審判質量和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新出現的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和及時解決,審判體制和工作機制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力量需要進一步強化。
孔表示,中國需要在知識產權審判方面進行國際合作。“首先,我們的很多規則都基于國際條約。其次,從司法層面來看,全球化帶來貿易全球化,知識產權又和貿易息息相關,涉及國家的經貿利益。再次,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和跨國公司也會持續關注中國知識產權法律環境的保護,這種法律環境是國外企業到華投資要優先考慮的。”他說。(中國日報記者 張琰 王京瓊 編輯 呂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