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2月1日報道:隨著從周三起中國對來華投資外商加征兩項稅款,中國境內所有內外資企業全部稅制都已實現平等,外商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
然而專家和企業界告訴《中國日報》,這也意味著,外商投資不能再只把中國看作一個低成本的制造基地,而應更多關注于中國產業升級帶來的新機遇。
根據國務院新規定,從12月1日起,外資企業的月度財務報表上將出現兩個新的科目: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稅。
盡管這一政策意味著外企在華業務運營費用將要上漲最多10%,分析認為新政對中國的外商投資狀況影響十分有限。
“我不認為新政會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情況造成負面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說,“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國內消費增長很快,這使我們能夠保持對外資的吸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認為,除了稅制,決定一個國家成為投資目的地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具有相當規模的消費市場,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告訴增長的經濟。
改革開放早期,中國為吸引外資對其實行“超國民”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推動經濟發展。在過去幾年中,這些優惠的待遇正在逐步被免除。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的外商直接投資與去年同比增長16%。截止十月份,外商在華直接投資已恢復經濟危機之后連續十個月的正增長。
歐洲商會表示,中國逐漸對外企、國企實行同等待遇說明了中國投資環境正在變成熟,歐洲的公司已對此做好了準備,并不打算抱怨什么。歐洲商會的發言人表示將會密切觀望中國對外資開放的下一步政策走向。
歐洲商會六月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其70%的成員公司認為中國是他們未來五年內最想投資的前三名國家之一。
事實上,外商對在華投資環境的變化抱怨由來已久。2007年,中國開始對境內外企業征收相同的25%的所得稅。在此之前,外商只需繳納15%的所得稅,低于中資公司18個百分點。這次調整被認為是中國改變外企超國民待遇的轉折點。
今年四月,中國發布新的外商投資指導意見,鼓勵外商在中國中西部投資高科技產業和服務行業,取代以前投資最多的制造業。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tsdianying02.cn/cndy/2010-12/01/content_11632957.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中國日報記者 丁清芬、李方方、周思諭 編輯 潘忠明)